建康城外的一处别院中,老孙正在为太后煮茶。
"这茶的火候倒是掌握得不错,"太后轻抿一口,眼中闪过赞许,"比起当年在宫里的御茶,竟也不遑多让。"
"娘娘过奖了,"老孙恭敬地说,"这不过是江南一带最普通的龙井,只是煮法略有些不同。"
太后放下茶盏,望向窗外的梅树:"这些年,倒是让你们费心了。"
院子里,华安正在教几个孩童认字。这些都是附近村民的孩子,借着学堂的名义来此,实则是为了打掩护。毕竟一个普通的学堂,总比一处神秘的别院要引人注目得多。
"说起来,"太后忽然问道,"小周那里可有消息传来?"
"回娘娘,"老孙递上一封信笺,"今早刚到的消息。"
太后展开信笺,仔细阅读。片刻后,她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果然如此。李煜他......"
"娘娘,"老孙试探着问,"可是有什么变故?"
"你可知道,为何李煜会被囚禁在汴京?"太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老孙一愣:"这......"
"表面上,是因为他献城投降,被俘至汴京。"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哀伤,"但实际上,他是在寻找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这么重要,值得他以身犯险?"
"一本书,"太后轻声说,"一本记载着历代帝王命数的天书。"
她起身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正在读书的孩童们:"你可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来,每个朝代都要重视太医署和御膳房?"
老孙若有所思:"难道......"
"不错,"太后点头,"因为真正的权力,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御医知道帝王的病症,御厨知道帝王的口味,这些看似平常的信息,其实都是至关重要的机密。"
她转过身,目光深邃:"而那本天书,就记载着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影响一个朝代的命运。"
老孙倒吸一口冷气:"所以当年......"
"当年李煜投降,其实是为了接近这本书。"太后叹息道,"可惜,他最终还是没能找到。"
"其实不只是李煜,"太后继续说道,"历代那些看似突然倒台的君主,背后或多或少都与这本天书有关。"
她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这是当年逃难时,一位老御医交给我的。他说这是打开天书的钥匙之一。"
玉佩通体晶莹,上面刻着繁复的花纹。在特定角度下,这些花纹竟隐约组成了一个"医"字。
"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其他的线索,"太后的声音带着疲惫,"终于在前几天,小周从赵庆的密室里找到了重要发现。"
她展开小周后送来的信笺,指着其中一段密文:"你看这里,"金匮藏医书,玉函存食录"。这正是指向天书的位置。"
老孙仔细观察那段文字:"这是说天书分成了两部分?"
"不错,"太后点头,"一部分藏在太医署的金匮室,一部分藏在御膳房的玉函阁。这也是为什么,历代帝王都特别重视这两个地方。"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孩童跑了进来:"不好了!有官兵在附近搜查!"
老孙脸色一变:"难道是赵庆的人找到这里了?"
"不,"太后却异常冷静,"是杨业的人马。"
"杨业?"老孙一愣,"可他不是......"
"边关守将,朝廷重臣,"太后笑了,"但他也是我们的人。这些年,他一直在暗中保护我。今天他来,必有要事。"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身着便装的魁梧男子走了进来。正是威震边关的杨业。
"娘娘,"杨业单膝跪地,"末将来迟了。"
"免礼,"太后示意他起身,"可是汴京那边有消息了?"
"是,"杨业取出一封密信,"太医署那边已经有了眉目。据可靠消息,金匮室中的医书,很可能是被藏在一个特殊的装置里......"
他话未说完,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华安匆匆走了进来:"娘娘,小周姑娘让我立刻通报,御膳房出事了!"
"怎么回事?"太后神色一凛。
"根据小周姑娘的密信,"华安快速说道,"赵庆虽然被革职,但他在御膳房的眼线并未清除干净。今早,有人发现了玉函阁的秘密机关!"
杨业脸色大变:"那玉函呢?"
"还在原处,"华安继续道,"但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异常。小周姑娘说,最多三天,玉函的秘密就会暴露。"
太后沉思片刻:"看来,不得不提前行动了。"
她转向杨业:"边关那边,你可还能调动人手?"
"回娘娘,"杨业正色道,"末将虽被调离主帅之职,但麾下亲信犹在。只要娘娘一声令下,他们随时可以策应。"
"好,"太后点头,"那就按照原计划行事。你立刻回边关,调集可靠人手。记住,要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杨业领命而去。太后又对老孙说:"你带华安立刻启程去汴京,与小周会合。记住,无论如何,都要先取得金匮室的那部分天书。"
"那娘娘您呢?"老孙担心地问。
"我也要走了,"太后望向窗外,"是时候去会会一个老朋友了。"
"老朋友?"
"李煜,"太后轻声说,"他现在被囚禁在汴京城外的别院里。二十年前,我们就约定过,总有一天要完成这件事。"
她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这里面是解读天书的关键。当年那位老御医临终前告诉我,天书不仅记载着帝王命数,更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
"什么秘密?"
"一个关于大宋气运的秘密,"太后的声音突然变得神秘,"你可知道,为何大宋立国以来,总是内忧外患,难得安宁?"
不等老孙回答,她继续说:"因为建国之初,就埋下了一个隐患。而解开这个隐患的方法,就藏在天书之中。"
"所以李煜他......"
"不错,"太后叹息,"他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帮我们找到天书。可惜,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