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一直是丈母娘照顾着。顾倩倩基本上是个甩手掌柜。连夜里都是跟着阿爹阿婆睡。阿爹阿婆是苏州人的称呼,就是爷爷奶奶的意思。
有一次,丈母娘生了子宫肌瘤,做了手术,住着院。小孩开始在家里,由丈人带着。又是医院,又是孙女儿,丈人实在忙不过来。顾倩倩只好把女儿带到店里。
黄根银说:“要么让我父母过来吧!反正他们在家也没事,就让他们照顾一阵子。”
顾倩倩说:“你真想得出!本来我们家里就乱成了一锅粥,再来两个外人,那不更乱套了?”
黄根银一听就火冒三丈。说:“什么你家我家?我父母怎么就成了外人了?”
顾倩倩也觉得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不妥,连忙解释。说:
“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说的外人是说你爸妈我们平时不熟悉,陌陌生生的两家人住在一起不方便。再说他们来了,我们还得照顾。不仅帮不了忙,还多出了许多事情。”
黄根银说:“他们要你照顾什么?他们就是来带带孩子,怎么是添乱了?”
“你以为就是带带孩子那么简单?”顾倩倩说,“只是给她吃一口就行了?叮叮正是学说话的时候,你爸妈一口苏北腔,还不把叮叮教坏了?”
“叮叮”是女儿的小名。丈母娘取的。意思还要生二胎。第二个孩子叫“铛铛”。
黄根银说:“什么苏北腔?我们是安徽人,不是苏北人!”
顾倩倩说:“不都是一样吗?说话难听死了!”
“难听死了,你还嫁给我干嘛?”黄根银更火了。连珠炮似的说了一大通。“既然那么瞧不起安徽人,你当初就应该找一个苏州人。怪不得每次让你陪我回老家,你都推三阻四,死活不愿意。这些年,你去过一次吗?”
顾倩倩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在说叮叮的事,扯那些干嘛?”
黄根银吼道:“谁先扯的?”
顾倩倩说:“不说不说了!不跟你烦!”
黄根银说:“不烦就不烦!你要让他们来,我还不愿意呢!吃饱了撑的,给你们家带孩子!”
此时此刻,黄根银确实不想让他父母来了。受累不说还受气!何苦呢?
顾倩倩请了一个保姆。搞笑的是,保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苏北人。
有一次,黄根银又说起顾倩倩不愿意去他老家的事。这件事已经是他的一个心结。老家的人议论纷纷,都说他娶了一个苏州老婆,父母都不要了。黄老师的儿子是白养了!黄根银做了上门女婿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了。说:
“丈人家有钱管鸟用!还不是替他们家打打工,吃口受气饭?连打工都不如,打工的好歹一年还能回来一次。你看他,这些年鬼影子也没有见到一个。”
一想到这些话,黄根银心里就堵得慌。
顾倩倩说:“我不是不愿意去。我是走不开。你看呢,一年三百六十天,别人星期六星期天还能休息休息,我们天天看店,越是休息日越是忙。哪有时间啦?”
黄根银说:“春节不是放假吗?正月那几天,店里不关门啦?”
顾倩倩说:“你真说得出?一年就那么几天,还浪费在路上。累都累死了!我可不愿意!好不容易歇歇,睡睡觉,逛逛商场,和小姐妹吃吃饭。你让我跑到你老家,大家都不认识,不是活受罪吗?”
黄根银说:“不管怎么说,我今年过年是一定要回去的!再不回去,老家的人都骂死了。”
回老家过年,黄根银已经打定了主意。
临走的前几天,丈母娘对顾倩倩说:
“你还是跟小黄去一趟。结婚这么多年了,婆家面都没有露一下,是不像话。你就当旅游呗。听说安徽那边的风景都特别好。”
黄根银马上说:“就是啊!天柱山、九华山、黄山离我们那里都特别近。我家旁边就有一个景点叫天宫山,也是很好玩的!”
顾倩倩到底还是答应了。
他们一家三口是大年初一出的门,大年夜是陪丈人丈母娘。
初一,路上很空,中午刚过十二点,就到了黄根银的老家。
黄根银父母开心得不得了。一见到儿子儿媳妇和孙女儿,就知道围着他们转,一会儿倒茶,一会儿拿水果,忙东忙西,连招呼他们吃饭的事都忘了。
黄根银说:“有饭吗?我们还没吃饭呢!”
母亲连忙说:“有有有!一大早就准备了。我去热一热。”
临走,又在孙女儿的脸上亲了一下。说:“我大孙女儿饿坏了!奶奶就去烧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