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保证,胖芳终于肯拿筷子吃饭了。
“呦!府城比武啊?那可是大热闹啊!”秦先生眼睛发亮,“二田兄弟,顺子!让孩子去!哪怕是开开眼,都是好事!”又扭头对大海说:“大海,去了府城抽空去趟书铺,我今天就列个单子,你抽空帮我买回来!若是太贵,你就抄!能抄多少算多少!”
“先生放心!我到了府城安顿好,就去书铺,听说府城的书铺好几层楼呢!”大海连连点头,又瞪着黑漆漆的眼珠,朝梁文元笑,“娘,给点银子呗?”
八岁的双胞胎坐不住了,但姐姐刚被训了,他们有些不敢开口,大海朝弟弟们笑了笑,“别急!明年都去,你们跟姐姐都去!”
“给!可要多带些换洗衣裳?”梁文元跟杨平顺对视一眼,笑了笑,这些年家里索性养了十头猪,始终保持着四头牛,两头母牛再生的小牛犊通通都卖了,鸡群也扩大到了三十只,除了偶尔买书时,全家肉痛之外,一家九口人,日子依旧挺滋润。
“那倒不用!我把我在镖局里的几身带上就够了!”大海摇摇头,又看到六妹的大肚子,“大嫂,等我回来,给我大侄子带个拨浪鼓吧!”
已经十九的东子,前年跟年纪相当的六妹成了亲,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六婶,女儿就嫁到了家门口,还是人丁简单,进项不少,关系和睦的杨家,六叔六婶那是一百个满意!
东子也趁着十八成年,把户籍落在了杨家村,成为杨家村第一个外姓人,也分到了二十亩田地,二亩水田,趁着成亲在杨家的东边空地上新盖了几间房子,这下子胖芳有了自己的屋子,双胞胎睡一个屋,新婚小两口一个屋,家里终于宽敞多了。
杨平顺也再次萌生了想盖砖瓦房的想法,所以这次的盖房子,他本着能住人就行的原则,能省则省,本来杨二田还骂儿子小气,但听完儿子的打算后,老头又开始了精打细算......
他很想成为杨家村第一个住砖瓦房的人!
“行啊!我先替孩子谢谢他二叔!”六妹笑盈盈得看了眼东子,他们算是青梅竹马,十二三的时候认识了,又一起跟着秦先生认了字,东子甚至还没六妹开窍,就在六妹教他算筹的几年里,两人渐渐同进同出,让两家人默许了。
交代清楚自己接下来的行程后,大海跟着全家投入到了繁忙的春播中,就连八岁的双胞胎都下了地,家里就剩下梁文元跟六妹忙活,
“快歇歇!肚子这么大了!”梁文元看六妹要端起一盆水,连忙接了过来,“不怕闪了腰啊?”
“没事!婶。”跟东子成亲前还叫嫂子,成亲后降了辈分......“我吃好喝好,再不干点活浑身难受......”
“真不是享福的命啊!”梁文元连连摇头,她来到杨家村就没下过地,六妹还下过好几年,她家里有两头牛了后,才不下地干活。
“回来啦?那就洗手吃饭!”梁文元、六妹一一把饭菜端上桌。
午饭还挺丰富,青椒炒大肠、韭菜炒鸡蛋、醋溜白菜、凉拌土豆丝,满满一筐大馒头。
因为春播,秦先生暂停了教书大业,也跟着撒撒种子,但他年纪最大,干活久了吃不消,就只忙活一上午,下午抄书,既是休息也能换点钱,看到满满的饭菜,他真觉得饿了。
“今年天气干旱,到现在都没有一点下雨的意思,弄不好会影响今年的收成啊!”杨二田吃着饭,还在担忧着天气,交一半粮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如果有点天灾,那是真的要命了!
“挑水浇地吧!这种子都撒下去了,也不能眼睁睁干等着啊!”杨平顺顿了下,心里也划过了担忧,又往屋外看了眼,“别等到秋收时雨又来了......”
秋收下雨,那才是真的要命!
“阿爷,爹!别担心,我从府城回来,带着师兄弟们帮咱们浇地,你们指挥就行!”大海啃完了一个馒头,每次回家,他最惦记的都是他娘做的饭,“前几年又不是没干旱过,别担心!”
“就因为干旱过,才担心啊!粮食种下去就不等人了!没有水它就不长,不长咋还能穗子饱满?全家喝西北风啊?”杨二田摆摆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