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恍然大悟,顿时都高兴了起来,又听秦先生说:“写好了字,还能抄书买纸,所以顺子你想的是对的,读书认字就一定要拿笔,拿了笔才算是真的给孩子多条路。”
“抄书?还能抄书?先生,书......贵吗?”杨二田瞪直了眼睛。
“贵!若说这天下啥物件最贵,那就是书了!就连最糟糕的话本子都二三两银子吧?更别提正儿八经用的书了!”秦先生捋了捋胡子,点点头,“就是因为太贵了,所以才会有人抄书,书铺、书肆总不能卖完了一本,没有第二本可卖吧?”
全家本来还倒抽一口凉气,杨平顺那一瞬间真的是心凉透了,媳妇说百两银子不算多,他心里还不服气,现在他一点不服都没了,百两银子?算什么?估计都买不了几本书......
“这里没有竹子,不然还能用竹简写字,也能省省纸。”秦先生看一家人被震住了,他见怪不怪,继续说道,“你们也别怕,这开始的两三年就一支笔足够了,也不用买书,他们要读的书,都在老头子的脑子里,等教会他们了,再买纸把书默出来,老头子检查后,去书铺问问,抄书买纸就行。”
杨二田愣愣点头,他着实被书的价格震惊了,知道贵,不知道这么贵!果然贫穷限制了想象!
杨平顺稍稍放心,又看看院子里正在玩闹的几个孩子,忽然感到迷茫,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未来的命运会如何?
大海有天分吗?会读书考功名吗?东子呢?会比大海更有天分吗?小芳呢?他都不敢想双胞胎儿子了!
六叔一家看够了热闹,等着杨家安静下来后,六叔带着六子才来找秦先生,“不耽误先生吧?不瞒先生,我们父子俩根本坐不住啊!”
“不耽误,今天也不给他们讲课。”秦先生笑呵呵得让父子俩坐,问了问六叔的情况,知道这是人家的第一个孙子,秦先生还愣了下,“还真是有缘分啊!老头子一跨进门,他就哭出了声。”
“巧了吗不是?所以老头子才请秦先生给取个名!”六叔一脸笑意根本停不下来,“我们家琢磨了一晚上,先想了个满仓的小名。”
“满仓......”秦先生点点头,他觉得他想出来大名了,“就叫。。杨秋实吧!春华秋实,春天的花,秋天的果实!春播了,才有满仓粮食啊!”
六叔父子念了几遍,连连应声,乐颠颠得回了家报信去了。
就这样,大海、东子还有三五不时来捣乱的胖芳开始了跟着秦先生读书认字的时光,一开始总是很难,二十多个孩子觉得认字比饿肚子还痛苦,尤其是拿木棍当算筹,天天都有人哭鼻子,没多久,二十多个孩子就剩十来个,让村里人惊讶的是,坚持的小姑娘都比小子们多......
几年的时光匆匆而过......
已经十四的大海又一次赶回家忙活春播,才到家门口,就听得禄喊道,“大哥回来了!阿爷!娘!大哥回来了!”
十岁生辰那年,全家带着大海去了县东边的初五大集,又顺路去了福顺镖局,练武的老师傅一眼相中了大海,摸了摸骨头就断言说这是个练武的好苗子,杨家人还没反应过来,秦先生哈哈一乐,拍拍大海,说你的运气来了!
就这么着,大海拜了师,成为了福顺镖局的小学徒,几个老师傅看中了好苗子,轮流教导,秦先生还跟着大海在福顺镖局住了一年多,帮他养成好习惯后,又一个人回到了杨家村,继续着他的教书大业。
“回来了啊!快洗手吃饭!”杨二田看着越来越高的大孙子,只剩下了满心欢喜,大孙子以后文武双全啊!
“阿爷,爹娘,先生,忙活完春播,师傅要带我去府城走一趟,说那边才是镖局的根,总不能我拜师好几年,连大本营都不曾去过,不像话!”大海搂了一把两个弟弟,坐在了餐桌前,
“哥!带上我吧!”十岁的胖芳立马缠上了大海,她除了吃饭就愿意出门......
“不行!你哥哥是有正事的,又不是去玩的!”梁文元呵斥了胖芳,见胖芳立马噘嘴,也不管,扭着头问儿子,“要去多久?住几天啊?可要带些银子?”
“估摸着也就一个月,师傅说府城的镖局每年都有比武大会,这回主要是让我开开眼界,凑个热闹,明年我也要去比武的!”大海端着一碗臊子面,呼噜一口,满足的叹气,“还是娘做的饭啊!芳儿,你别急,明年哥哥一定带你去,行不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