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的,蜀汉朝堂分为几大派系,大派系里面又分诸多小的派系,盘根错节,很难理清楚。
在如此难得的大朝会之前,派系之间的大佬们难免不互相勾兑一下的么?小弟们不赶紧征求下大佬们的意见么?派系内部不需要选择一个对象集中火力么……
蜀汉朝堂虽小,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朝堂该有的一切,这里,一点也不会缺少。
好在蜀汉朝堂派系斗争一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斗而不破。
土着们和外地佬斗,若是没有外地佬,土着们就和土着们自己窝里斗,所以就有了流传甚广的“外地未乱蜀先乱,外地已平蜀未平”的说法。
巴蜀之地,什么时候缺少过斗争了?
但是,蜀汉帝国的帮派斗争,斗的是利益,局限在位置之争上,不是万不得已,很难上升到人生性命上去。
特殊情况除外。
比如开国功臣之一的彭漾,后来的托孤大臣之一的李严,以及杨仪。
这都属于特殊情况,而且是异常特殊的情况。
彭漾当初在先帝定益州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因为是个大嘴巴,万事儿喜欢挑刺,于是乎,不管与谁搭档合作都搞得不欢而散,还自以为是得厉害,到处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把自己搞成了一个火种一般,放到哪里,这火就烧到哪里。
不得已,先帝只好将彭漾闲置起来。
可谁知道这个家伙竟然私下到处搞串联,想要造反,而被他串联的人中间,竟然有马超!
与马超见面时,他曾对马超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马超听后大惊,告发彭羕,彭羕于是被收监下狱。
证据确凿,彭漾被处死,死时三十七岁。
用大家的话来说,彭漾这就是“作死”。自己作的。你一个书生而已,满腹的书生意气也就罢了,最后,竟然想造反!
寿星老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但真要细究起来,彭羕还真的是蜀汉帝国帮派斗争的第一个牺牲品。
也就是说,从蜀汉建国起,土着们已经觉得你刘备的蛋糕分配不均了,所以,广汉大族彭氏第一个跳了出来——这是蜀汉帝国建立之初跳出来的第一个土着代表。
而李严之死,想起来最是让人唏嘘不已。
先说派系吧。
准确来说,李严并非益州土着,但因为李严进益州比刘备他们都早,算是半个土着了。更因为土着中,少有人能与李严的资历能力相媲美,因此,在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李严摇身一变,反而成为益州土着们的代表。
诸葛亮时期的李严,一开始被安置在永安宫那里,作为对孙吴的第一线总负责人,并不算屈了他。同样是托孤大臣,人家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你李严负责帝国东向安危,有什么不可以呢?
但是,等到诸葛亮举全国之力北伐时,李严就不乐意了,因为他感觉自己被排斥了。
面对李严的“不乐意”,诸葛亮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李严带兵北上,参与北伐。可这个时候的李严却又闹起了小情绪,私下叫人放风出去,说曹魏那边有人联系他,给他许诺了怎样怎样的高官厚禄云云……
不得已,诸葛亮只好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李严又不想北上了。他觉得即便去了北上,也是给你诸葛亮打下手,何必呢?大家都是堂堂的托孤大臣,凭什么我李严就低你一等!
说白了,李严这是在赌气。
先帝临终托孤的时候,将蜀汉朝堂的权力对等地一分为二,军权给了土着人,行政权给了荆州帮。但先帝尸骨未寒,你诸葛亮便彻彻底底地将皇帝刘禅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儿皇帝,你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却把我益州帮的权力拿走了七七八八——这,也能忍?
于是,李严给诸葛亮来了一招狠的——他去信诸葛亮,提出建议,在蜀汉东部,以巴郡为中心,五郡合一为巴州,自己做这个州刺史,并且希望诸葛亮能“称王”“加九锡”。
这其中的意味就非常明显了——你诸葛亮不是想要权力吗?可以啊,益州之地从地理轮廓上分为三个区域,巴地、蜀地,和南中。我益州帮只要巴州,其余的,都给你,我益州帮还支持你“加九锡”,够意思吧。
至于你这个九锡诸葛王什么时候称帝,自己看着办呗。
可以说,从发出这封信开始,益州帮和荆州帮的矛盾便来到一个顶点——人家已经将话都挑明了,等着你诸葛亮接招。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溜,人家不是已经死了一个彭羕么?不在乎再多死李严。
面对益州帮的咄咄逼人,刚刚从南中平叛回来的诸葛亮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仅没有对李严治罪,反而去信安慰李严——国家危亡之际,大家此时更应该齐心合力,共同撑起蜀汉这片天。等将来哪天咱们打回中原,回复大汉,那时候,别说什么加九锡了,即便是加十锡, 我诸葛亮也坦然接受云云……
诸葛亮的这封信,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很窝心又窝火。
但站在诸葛亮的角度,他又能怎样?立即对益州帮动手?
怎么可能呢。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次征调李严北上,李严不仅不听调令,反而让人散布诸多谣言,说司马懿已经给他预留了某某高官厚禄等着他……
如此一来,诸葛亮就非常为难了,不调走,担心他在后面捣乱;调走,不知道人家会憋着什么坏心思。
怎么办呢?
诸葛亮不得不上书皇帝,封李严为骠骑将军,行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并且表奏李严之子李丰接替李严的江州都督一职。
如此,李严才受命北上。并且主要负责此次的后勤辎重的保障问题。
可以说,此次荆州帮对益州帮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与牺牲,但也恰恰是这次的让步与牺牲,让益州帮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身在后方的李严却和皇帝演出了一出“恶作剧”——一边谎报军情,对身处北伐前线的诸葛亮说孙吴有举兵西向的动向,要求诸葛亮立即撤军,其真实的原因却是因为雨水迟滞,粮草运输不及,误了日期,怕担责。
等诸葛亮返回成都的时候,他却在绵竹埋下一支伏兵,企图对诸葛亮不利。
这件事情因为其中有皇帝刘禅影影绰绰的影子存在,所以最后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以谎言罪将李严闲置,流放梓潼,而重用了他的儿子李丰,算是给了蜀中李氏一个莫大的面子。
暗流涌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