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我朝思齐十五年九月初十寅时

搜集数据是一个知识体系的最基本工作。

透过所搜集数据,一个知识体系能够诠释现实、预测未来,成为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例如:我朝兵部就十分重视地理信息的搜集。

透过所搜集的各种地形资料,兵部方能掌握自己的优势、劣势,并据以做出二方交战的攻守分析,决定兵力、武器、以及谁适合领军的配置。

这个配置一旦决定,战争的胜负就几乎已决定一半了。

户部自我朝立国百余年来,就因缺乏一个知识体系的支撑,所以,始终不知该搜集哪些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形成有意义的看法,建议圣上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以发挥安邦定国的作用。

其实户部也大略知道全国农民的总数,不过,再细下去至各州县,就没个准了;主要是这资料它会变动,有人死了、有人转行了、有人分家了等,一段时间没更新,它就失真了。

至于为甚么会没更新呢?

倒也不是负责记录的地方官员怠惰。主要还是户部的主事者不重视,不知道要这些资料做甚么?也就是缺乏知识体系去消化数据,形成治理国家的养分!

知道某县有个王二麻子,种了十亩地的稻子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反正户部就是负责帮朝廷收银子,收齐就得了,再细究下去,就没完没了了。

户部只要依据传统,将每年的税收分配至各州县即可;至于农民的异动,造成各地税收的不公平,那就大家各显神通了。

有些地方农民或农地变少了,税收却还不减反增,怎么办?

法子有二种;一是向上反应,不过,因缺乏具体资料,大家无法就事论事,只能依赖各种人情关系去疏通;若实在没办法,那就是向下横征暴敛;苦的永远是廉洁、守正不阿的官员及当地百姓。

说户部缺少一个知识体系去办事,可能也不算公允,很多人会不服气。

要摆平各地税收的不公平,收足银子上缴朝廷;另一方面又要大家相安无事,不出大乱子;这其实需要相当的手腕,恩威并济方可。

但问题来了。

手腕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学问?值得让人在其中钻研一辈子,然后国家得以因此而长治久安?

太子坚决说不是!

一件事的完成,手腕或许并不能少,但却需将其重要性,降到愈低程度愈好,太子如此认为。

朝廷愈依赖百官用手腕办事,代表个人裁量的空间愈大,依法办事的空间就愈小,这绝对不利国家的长治久安。

不过,对当官的人来说,谁喜欢自己的裁量权变小,处处要依法办事呢?

又或者要自己去认真搜集资料,甚么事都让客观的资料说话呢?

别说当官的不愿意,恐怕连皇上自己都未必乐意。

当官不就是要光耀门楣,让自己的家门前车水马龙吗?甚么事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切都按规矩来,那谁还要来结交自己呢?门庭又如何若市呢?

太子的想法跟整个朝廷目前的运作方式,完全背道而驰;也跟百官目前的利益相冲突;所以,才会三度被打入冷宫,禁止参与朝政,即将被废的传闻始终未曾断过。

朝廷办事缺乏章程,不讲法度,尤以户部为甚!劣迹斑斑可考!

因此,当涂长老突然听到户部已将难民造册时,可说惊讶得合不拢嘴来,心头更是狂喜不已。

户部终于开窍了吗?终于知道如何让数据说话了吗?

有了这份名册,丐帮就好施力了;不论是弄清农民的损失、或是评估如何赔偿、甚至是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等都有了依据。

涂长老内心稍感踏实了些。

不过,问题是自己若明着要名册,恐引起户部的戒心,怀疑丐帮是否另有所图?

涂长老脑筋飞快转着,如何才能不动声色地将名册弄到手?

他盘算着……

首先,他假意不受左侍郎待见,叹息自己不如归去。

一试之后,尚书大人果然出面慰留。

此时,为留住涂长老,尚书大人来不及搁下手中名册,就匆匆忙忙起身拉住涂长老;他握着涂长老的手,名册有一半已在涂长老手中,尚书大人说:

“为了难民,涂长老就别跟刘大人计较了。”

左侍郎姓刘名谦,涂长老看了他一眼,刘大人别过了头去。

涂长老继续故作姿态,假装甚是勉为其难地说:“也罢!那丐帮就依此名册……”

涂长老边说边要趁势将名册自尚书大人手中取走……

不料此时鸣金声大作……

声音自宫中传来……

鸣金声有其规律,三声后一停,然后再三声,如此周而复始。

尚书大人突全身紧绷,他抓紧了手中的名册,问道:

“宫里出事了?”

左侍郎同样满脸惊骇地点了点头……

在场的涂长老、九眼帮主、户部员外郎均不知发生何事?不解尚书大人及左侍郎二人,为何听到鸣金声后会如此惊恐?

涂长老更是大失所望,他眼睁睁看着名册从自己手中被抽走……

鸣金声持续自宫中传来……

此时,只听尚书大人以略显颤抖的声音问道:

“几声?”

左侍郎同样以极为不安的声音回说:

“三声!”

然后,二人几乎异口同声地惊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