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深有同感地说道:“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杨荣说道:“殿下,臣等觉得可以在各地的学府中增设机械相关的学科。就像培养儒生一样,培养机械方面的人才。从年轻学子中选拔有兴趣和天赋的人,进行系统的教育。”
杨溥接着说:“殿下,除了学府,还可以鼓励民间的能工巧匠收徒授艺。朝廷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比如对那些培养出优秀徒弟的工匠给予金钱或者荣誉上的奖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朱允熥思考片刻后说道:“咱觉得你们的建议很好。咱会让礼部和工部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咱希望大明能够涌现出更多的机械人才,这样才能推动机械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杨士奇、杨溥和杨荣齐声说道:“殿下圣明。臣等定当继续努力,不负殿下所托。”
朱允熥满意地看着三人,说道:“咱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深入研究,早日取得更多的成果。”
杨士奇等人恭敬地行礼告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大殿之外。朱允熥站在原地,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他缓缓走回龙椅,坐下后,眼神中透露出凝重与深思。
朱允熥深知,如今大明正站在一个变革的十字路口,蒸汽机和机械研究的发展虽然带来了诸多希望,但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首先,他想到了农业方面。蒸汽机在灌溉和耕种试验中的表现喜忧参半。虽然在大型农庄的灌溉上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燃料供应和小块农田适用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建立燃料储备站需要投入资金,还得考虑如何防止火灾等安全隐患。而小型蒸汽机的设计,不仅要保证轻便,还要兼顾效率,这需要在机械原理和材料选择上进行创新。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蒸汽机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那大明以农为本的根基就无法借助这一新技术得到更好的巩固和发展。
在工业领域,蒸汽机带动纺织机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但工人培训和机器维护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工
人是生产的核心力量,如果他们不能熟练掌握新机器的操作,那么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而维护成本高、专业工匠少、零部件供应不足等问题,就像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暗礁,随时可能阻碍工业的持续发展。
朱允熥意识到,必须尽快落实在纺织厂培养年轻工匠的计划,同时还要鼓励民间的机械制造工坊参与到零部件的生产中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的及时性。
交通方面,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展前景广阔,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蒸汽机车的道路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规划铁路线路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这不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国家资源分配和区域发展平衡的战略问题。
而蒸汽机车的燃料补给站建设,也需要与各地的商业发展相协调,否则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或者补给不便。
蒸汽轮船虽然在试航中表现出色,但随着其大规模应用,河道的承载能力、码头的设施配套等问题也需要提前谋划。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