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年(1525)大礼定,侯一元的父亲侯廷训“心非之,私刊所著议礼书,潜寄京师,诏狱拷讯。”
后来,因为还是侯一元讼冤得释。
后来,在侯一元的主持和运作下,侯家与当时温州最为显赫的永嘉场几大家族成功联姻。
他的长子侯任邦娶了张逊业的女儿,张逊业便是张璁的次子。
他的次子侯保邦娶了英桥王氏王德之女,王德与侯一元为同年进士,后来官至广东按察司佥事、岭南兵备道。
他的第六子侯傅邦娶了李浦王氏王侹之女,王侹便是王瓒的长子(上一章有介绍)。
同时,他的弟弟侯一麟的女儿,则嫁给了项乔的长孙项继祖。项乔曾师从张璁,嘉靖八年进士,后来官至广东布政司左参政。
而他自己曾经从项乔学习科举制艺,故以师执事项乔。
瞧瞧,这张关系网织的,厉害不?
而且,他与温州府县的官员们交往同样密切,还非常热衷参与地方事务。
当然,以上“联姻”之事,都还未发生,毕竟嘉靖八年,侯一元自己才18岁,而张逊业才5岁。
-----------------
“兄台认识我?还未请教?”
听了王逍的话,再看他的表情,侯一元同样惊疑起来。
想到遇见这样一位“社交家”,王逍拱手打趣道:
“在下王逍,单字一个遥,号泉山闲人,久闻侯兄大名。”
“哈哈,逍遥是闲人,好名字。”侯一元笑道:“不过逍遥兄可真会玩笑,在下能有什么大名?”
“哈哈,我观侯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印堂发亮,面带红光,将来必定史书留名,后人瞻仰。”王逍继续打趣。
“哈哈,那就多谢逍遥兄的吉言了。”侯一元感觉王逍不仅长的好看,人也风趣,顿生亲切。“逍遥兄请坐。”接着又对伙计吩咐:
“小二,重新沏一壶三杯香。”
“好啰。”伙计倒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看向王逍,“公子点的清明早还要吗?”
“哈,有侯兄请客,当然不要了。”
“好的。”伙计转身离开。
“哈哈,逍遥兄,请。”
“请。”
王逍落座侯一元对面,看了一眼窗外远景。
“这位置不错。”王逍赞道。
“嘿嘿,兄弟我没事就喜欢来这里看风景。”侯一元笑道。
“你确定不是看美人?”
“哈哈,难怪一见逍遥兄就倍感亲切,原来是同道中人。”
店小二送来一壶新茶和杯子,又主动给二人倒了茶。
“客官请慢用。”店小二说完便离开了。
“来,逍遥兄,很高兴能认识你这位闲人。”侯一元举杯笑道。
“是在下的荣幸。”王逍也举起杯。
二人举杯一饮而尽,如同故人相逢。
……
项氏茶庄,项祺和卢氏来到茶庄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项祺:“什么,承志堂哥他……他怎么能那样?”
卢氏:“先生呢?”
项哲:“先生出去察看市场了。”
……
康乐坊挟海楼,二楼上客人喝茶聊天,谈笑风生。
侯一元一改此前的嬉笑样子,颇为认真的问道:
“这么说,王兄是想开一座茶楼?”
王逍摇摇头,“茶楼现在开不起,打算先开间茶馆。”
侯一元点点头,“当初洪武爷废除团茶,倡饮散茶,瀹茶法取代了煎茶法与点茶法,炒茶取代了蒸茶,继而有了青绿茶、黄茶、黑茶和白茶的出现。”
“看来侯兄对茶道一途很有研究,今天真是来对了,往后还要多请教。”
王逍心道:“要是能加个微信就好了。”
侯一元哈哈一笑,手拍桌案,轻声吟道: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侯兄高才。”王逍眼睛一亮,竖起拇指。
“我非雅人,就一俗客。”侯一元叹道:“不过逍遥兄想租店铺,在下倒是有个建议。”
“哦”,王逍眼一亮,拱手请教,“还请侯兄赐教。”
侯一元身体前倾,低声道:
“张阁老家有间店铺正要出手。”
(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