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谢迁对倭情和沿海的情况非常了解。

毕竟他家以前就是天下走私大户。

还因此被沿海大户灭了门。

但正因为谢家被灭了门,谢迁痛定思痛之后,就决定做一个坚定的保守派,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名义上高喊着遵循祖制,背地里却总是违背祖制而行。

所以,谢迁现在也力主继续严加禁海,只同意朝廷以太宗朝下西洋之例,与倭人进行官贸,不准私人贸易。

林俊见谢迁都这么说,牙齿也就不由得咬得更紧,内心里的不快更加强烈!

他真想此刻就揪住谢迁的衣衿问他:“是不是你谢家因为不能走私不能得海贸之利了,你谢家就干脆让沿海所有大户都得不到这海贸之利,而非得只顾邀得一个忠于祖制的好名声?”

当然,林俊自然不敢真的在御前这么做的。

但他也没有再坚持争论。

因为他不得不承认,倭国大名尼子氏为了购买大明火器而愿意出的价,已让许多朝中公卿开始心动,使得卖火器给倭人这事,已不可能被阻止。

无疑,官贸规模只会因此进一步壮大!

开海的事,又不知道要拖到何时,才能实现。

“既然大部分公卿支持给倭人卖火器,那朕也从公议,准卖火器给尼子氏,派专人与之洽谈!”

“但是,火器出售虽然可以,可也要谨慎,列装我大明精锐的上等火器不能出售。”

“另外,正在研制的不能出售,只能出售正在让普通官军使用的鸟铳和普通子母铳炮,但这类火器出售后,军器局要尽快设计更厉害的火器!”

“出售依旧由工部负责。”

朱厚熜这么说后,负责军械制造与出售的工部尚书伍文定站出来拱手称是。

接着。

朱厚熜又说道:“对于给在直统区倭人地侍是否可以赐其苗字带刀的事,也议议吧。”

说后。

朱厚熜也不由得内心感到一丝欣喜。

因为他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大明嘉靖皇帝,终于在如今,还能管到倭国的事。

“陛下,虽说国朝跟倭国不一样,本国子民即便是黎庶,也能有姓,还可以读书取功名,但倭地实情毕竟与国朝本土不同,要移风易俗也不能太急切,臣认为,应该先考虑倭地实情,不能让所有倭人都可以苗字带刀,应该只给那些愿意为大明做事、愿意接受王化、愿意效忠大明的倭人苗字带刀,让他们先在别的倭人面前尊贵起来,这样才能让其他倭人看见接受王化、学圣贤道理的好处!”

杨一清这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璁也跟着附和说:“陛下,臣赞同元辅之言,国朝在倭之官兵数量有限,需要以倭治倭!但同时,能不能苗字带刀,成为官员,也得接受考选!”

接下来,其他参加廷议的阁臣公卿也纷纷跟着附和。

在这一点上,他们还是非常一致的,都不愿意让所有倭人直接跟本国汉人一个待遇,而只让,愿意效忠大明为大明做事接受汉化的倭人得到一些特权,但也要经过考核,以达到,分化倭人,且让倭人知道,他们要想成为人上人只能接受汉化的目的。

朱厚熜对此也予以同意。

于是。

内阁便奉朱厚熜口谕降圣旨于徐阶,让其转达尼子氏,朝廷会委派皇商来向他接洽出售火器的事。

同时。

内阁也奉朱厚熜口谕降旨于徐阶,只准其给愿意接受王化的倭人地侍给予苗字带刀,而且要先考选再给苗字带刀的身份与任用,还告诉徐阶,为解决眼前急需用人的问题,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对来投的倭人地侍集中王化教育一段时间,然后再决定让选哪些人可以苗字带刀。

这样一来。

大明无疑就正式开启对外出售军火取利,与对外培养大明朝廷走狗的序幕。

林俊对此非常痛心。

他知道,自己这些沿海大户无疑因此输的很惨。

朝廷不但尽得海贸之利不说,还要借此机会将对东洋倭国的控制力增强,而且大有将来要彻底吞并该国,实现进一步天下大一统的趋势。

“早先在出现皇商制度之前,我就力劝你们主张开海,不要再一个劲地大喊着祖制不能违背的名义要禁海!”

“结果你们不听,非寄希望陛下会因为内贼和外夷的各种阴谋诡计而退缩,而放弃严加禁海,以为这样一来,我们沿海大户就可以继续独吞海贸之利。”

“可结果就是现在这样,不但许多公卿开始继续支持禁海,连王震泽、谢余姚都力主禁海!”

林俊为此,在散朝后,特地将一干与自己走得近的闽地官员叫到跟前,训饬起来。

这些闽地官员,皆是沿海大户出身。

他们现在也都丧气。

林俊训饬他们,他们也只是低着头,乖乖听训。

因为他们自己也很懊恼。

尤其是在知道如今倭国大名愿意以十倍高价买大明的火器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