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选考试过后,具备高考资格的同学学校确定为5人。预选分数,我比较好,至少比重点高中90%的学生分数高,但这只是毕业考试,题基础,说明不了太多问题。也许是我细心吧,也许是重点中学的同学根本没有把预选当回事。还有可能,我们学校老师批改试卷不严,别的学校批改严,或者说故意压低了分数等。那个时代的学校,在考试竞争上特别善于打“埋伏”,互相竞争,成绩真真假假很难判断。只有最终的考试才是“真刀真枪”的竞争。
5个同学,都是男生。上课还是在原来班上,座位由我们随便选择,任课老师不变。5个同学的宿舍都调整到一起。宿舍里本来有12张床,上下可以住24个人的,现在我们5个人住,实在是宽敞方便。原来还有高一的、初中的一起住,它们也换到另外一个宿舍。这个宿舍就为我们5个人准备,现在想起来,学校对我们太好了。即使现在的学校,也没有这种照顾。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饭堂打饭都不用到男生窗口了,校长特别照顾我们到教师的打饭窗口。
这个“照顾”不得了,可让高一和初中同学眼红了。怎么知道?打饭时,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了。但他们还是能够接受,也没有人说什么是是非非的话。毕竟只有5个人,不多,整体影响不大。我们要参加高考,就一个多月,照顾一下在情理之中。何况,他们毕业时如果也要参加高考,同样会得到照顾,这事是好事,正大光明。
**善老师专门找我谈心,谈了很多方面。他说他们4个同学与你差距很大,某种意义上是陪你考试,学校唯一的希望是你。他还说海娃儿不要压力太大,因为对你来说,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值得的,你相信老师的话没错。
高考最后一个多月,无论对那个同学来说,都是有压力、有希望、有波澜。我们5个人一起学习,学习安排非常简单。白天都是上课,老师讲,我们听;晚上都是自习,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做其它练习。老师不是一直在班上,时不时来个老师,如果没有问题,老师呆一会儿就走了。当然,老师们也说,如果有问题,可以到宿舍找老师。老师的宿舍就在学校里面,离我们教室不到50米。
周末回家,父亲问我学习情况。我说全部知识基本学完了。现在缺乏的练习,同时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特别是政治、化学、生物、语文。感觉时间不够用,且记了又容易忘记。父亲说:要不要给你买两斤核桃和每天加1个鸡蛋。我告诉父亲,核桃有健脑作用,因为可以补充磷元素,但要对记忆力产生作用,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现在只有一个多月了,估计吃了也没有那么快产生效果。至于鸡蛋,学校饭堂也卖,一毛钱一个,可以吃到。父亲对我是充满期待的,父亲面上严肃心里对我特别慈爱,他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的文化(四十年代的时候),在村里却是德高望重的村干部、更是相当有智慧的农民(父亲做的扁担是全村最好、种的庄稼也是最好、挽救那些因为吵架而气晕晕厥的妇女最多),但他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他不希望我生活在农村,为了我能够通过读书脱离农村,父亲是呕心沥血的。所以父亲对我的学习特别是关心,我理解父亲。但高考面前,一切靠实力说话,运气成分不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