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四川,高中多数学校实行三年制,有少数学校是两年制。我就读的金垭高中我所在年级是三年制,而前面两届是2年制。
1988年和1989年高考文科考6门,课程总分是640分,分别是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政治100,历史100,地理100分。理科满分是710分。其中数学120分、语文120分、英语100分、化学100分、物理100分、生物70分、政治100分。
文理科都有政治,英语比语文数学少20分,理科生物满分比物理化学又少30分,是那个时代高考的特殊之处。
高一学段快结束时,读文科还是理科成为我的选择难题。首先,父母亲不知道如何建议。班主任是理科老师,建议我们学理科,意思是理科选择余地大,专业多,将来做技术,容易就业一些。地理老师是另外一个班班主任,他认为选择文理科要看你的优势,学文科有政治前途,做管理的可能性大些。我除了英语弱一些外,其它学校都不错,所以选择文理都可以。
学生还是喜欢听老师建议。选择前那段时间,下了晚修,部分同学就到任老师家,请教经验。任老师是化学老师,他当然希望成绩好的几个同学选择理科,这非常正常。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教几个好学生。范老师年轻些,是地理老师,我们到他家聊天,他知道我是任老师班学生,知道我会在乎任老师的意见,所以他看到我,不好明劝。他认为学文科前途大,至少将来做官的机会多。
我们很多时候,特别是年龄小时,面临选择,是矛盾的。心里真正没有底,谁也没有办法预测将来的路。但我那时对医生还是非常崇拜,曾经想学医,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理科。
范老师有些失望,因为两个班多数成绩好的都选择了理科,但陈*武选择了文科,他成绩与我不相上下。另外,一些女同学选择了文科。所以,范老师看到我,总是觉得惋惜,但他不好明说,毕竟任老师是比较厉害的,他比任老师年轻十多岁,还是有点怕任老师。另外,年轻老师还是比较开明,并不会真正在意学生。他们很可能过几年就调到别的更好的学校,所以对一个学校没有那么看重。事实上,金垭高中地理位置不好,交通不方便,这样的学校年轻人是不喜欢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