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高中(12)二娃卖的美味花卷
二娃是小名,学校男女老少都这样叫他,连我们学生都这样叫他,于是整个校园都知道二娃是谁,他的真实名字我们从来不问。
二娃是学校一个退休老教师的孩子,我们读高一时他大约三十多岁,是学校私人小饭堂的经营者,现在可以叫老板,那时没有这种称呼。二娃很瘦,戴眼镜,有个白白胖胖的年轻能干老婆。他的小饭堂在宿舍与教室的中间路上,房子与我们的宿舍并排,朝向一样。
二娃房子的前面摆的是桌子,应该是两间。前面是厨房,后面是卧室。每天三餐,二娃都煮饭菜,摆在桌子上卖给我们。二娃的厨艺不错,两夫妻都非常能干、热情。他们做的饭菜比饭堂好吃,虽然贵一点,但不少同学经常不去食堂而到他们那里吃。所以一放学,他们门前就非常热闹。
我们学生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他可以卖吃的给我们,也没有去想他们卖的食物是否安全。反正,他们与饭堂一样,都没有人监管,但吃他们的东西极少听说出问题的,所以慢慢也放心吃,一直到高二放假。
二娃的饭菜可以用学校饭票菜票买,也可以用现金买,非常灵活。学校饭堂一般使用饭票,有时他们也能够悄悄接受现金,我是搞不懂其中原因。与二娃一起竞争的还有两家。他们都是老师的家属经营,老师很多时候也会帮忙。所以,这里面的关系就复杂。我们学生,一般不考虑老师的面子,主要还是看饭菜质量。二娃家的饭是蒸笼蒸的,比饭堂的饭好吃,而且二娃打饭,量比较足,慢慢他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但我去二娃那里吃,另外一个相当重要原因是二娃做的花卷非常好吃。花卷现在非常少了。但那时很流行,它比馒头好吃,一个多两分钱,包子多五分钱。
二娃的花卷有特色:他们怎么做的呢?我大概知道。把发酵好的面团做成长方形,用刷子在长方形上抹一层酱料,酱料秘方是什么?不清楚。但吃得出来大概配方应该有豆瓣、辣椒、花椒、味精、酱油、盐等。抹好酱料后折成圆卷状,然后在蒸笼里大火蒸十多分钟就熟了。
早读下课,我们拿着碗,跑到二娃卖吃的桌子前排队。然后等二娃老婆卖花卷、包子、馒头、稀饭给我们。我一般要两个花卷加二两稀饭。这样早餐勉强吃得饱,也比吃包子节约6分钱。那时的一份粉蒸肉2毛钱。
二娃的花卷,刚从蒸笼拿出来,有点烫。我右手端稀饭,左手直接拿住两个花卷(以前没有大量使用塑料袋)。先咬一大口花卷,嘴里顿时感到疏松多孔、有点辣位、充满酱香、盐味充足,还有点点麻,那种综合起来的感觉太美不胜收了,而且进入口中,快速融合,很快到达胃肠,一下让饥饿的身体像发动机突然来电一样,发出欢快的轰隆声,一下子惊醒了全身每一个还在休息的细胞,接着再咬第二口,肠胃一下高度兴奋起来,这边右手迅速配合,浓浓暖暖的稀饭,一大口进入嘴里、胃门,整个消化道都如冬眠的蛇在春天复苏,整个身体一下沸腾起来,在冬天的早晨,你可以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温暖与力量。这也是花卷的神奇魔力,继续吃饭二加一配合模式,很快两个花卷和一碗稀饭全部到达目的地——我的胃囊,我整个身体恢复了无穷的活力,似乎整个金垭高中都是我的天下的感觉。
如果能够多一个花卷和一碗稀饭,我整个上午就会充洪荒之力。包括体育课在双杆上翻越,不在话下。但是,那时的口袋是不充足的,没有那么多钱吃三个花卷和两碗稀饭,因为这样要花费8两饭票和6分钱。那太奢侈了!除非我考试得了第一名。
能够吃三个花卷和两碗稀饭,那时根本不敢想。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就像能够天天吃到老师的包子,那基本上是老师或老师的孩子才可能的事情,想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过晚上十二点了,我今天本来觉得非常沮丧。我面对的课外练习题太难,我完全做不对。我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自己选择与义无反顾在做,无论成功失败,都要坚持。坚持才可能成功,失败了不怕,怕放弃,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再继续谈花卷。二娃的花卷好吃,不光我这样评价,同学也这样说。二娃的包子就不好吃,原因在于他舍不得放肉。二娃的其它菜马马虎虎,比学校饭堂的好。为了能够在早读后排队吃到二娃的花卷,同学们排队时挤破了头。大家保持了一点点文明,毕竟是同学,然后就是力气的竞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