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笔点了点论文中的描述:“这个理论核心在于,金属格栅间的核心组,可以直接通过量子态协作。”
“这种协作方式类似于并行计算,不需要传统的串行调度。”张灵溪听后露出恍然的表情:“那也就是说,核心之间的延迟几乎被完全消除了?”
“没错。”陆山点头,“这种架构的优势就是效率最大化。”
王刚翻到论文的最后一页,又问:“那材料工艺呢?芯片核心数可以做到上千甚至更多。”
“但量产时金属格栅的加工精度要达到什么级别?咱们目前的设备能跟上吗?”
“初期确实有难度。”陆山语气依旧平静,“但论文已经给出了参考方向。”
“金属格栅的精度需求,可以通过升级现有设备实现,而多核之间的精确连接,初期可以通过小规模试验验证。”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我们可以先用少量核心的原型芯片测试性能。”
“等验证了工艺可靠性,再逐步扩展到上千核心。”
王刚点点头,神色中多了几分信任。
随着陆山的讲解,一个个问题被解答清楚,团队成员逐渐从困惑转向信服。
他们越是理解论文的内容,越是被它背后的技术深度和创新震撼。
赵凯叹了口气,满脸复杂地说道:“陆总,这篇论文不光开创了新思路,还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王刚也露出一丝笑意:“这条路虽然难,但我相信,这篇论文会成为我们攻克芯片技术的‘圣经’。”
“现在可以确定,这条路是可行的。接下来,就看我们怎么一步步把它变成现实了。”
陆山环视众人,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将理论变成现实。”
会议室内的讨论渐渐平息,赵凯翻着手中的论文,眼神中依旧带着浓浓的震撼。
他忍不住抬头说道:“陆总,这篇论文的价值简直不可估量。”
“如果发表在《nature或者《science这种顶级期刊上,绝对会引起轰动。”
王刚接过话,语气中满是钦佩:“别说顶级期刊了,就算只发在行业内的权威杂志,这也足够颠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认知。”
“国外的那些芯片巨头,看到这篇论文,估计都得炸锅。”
张灵溪点了点头,认真说道:“陆总,这篇论文不仅仅是一份理论,它包含了完整的实验思路和实际应用方向。”
“一旦发表,伴矽的名字会立刻被全球科技圈记住。我们会成为风暴的中心。”
然而,陆山却没有露出任何兴奋的表情。
他只是微微摇头,声音低沉却透着决断:“论文暂时不能发表。”
“为什么?”赵凯愣住了,显然没想到陆山会拒绝。
“现在发表,只会带来麻烦。”陆山淡淡说道,目光扫过众人,“一旦这篇论文公开,我们将面临两大问题。”
“第一,竞争对手会疯狂模仿,甚至动用他们掌握的强大资源来抢跑我们。”
“虽然,我相信即便他们看到论文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感觉。”
“第二,我们手里还没有实物产品,别人只需要质疑这篇论文的可行性,就足以让我们陷入舆论漩涡。”
王刚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确实,没产品支撑的论文,只会让人觉得我们在空谈,甚至有可能引来恶意打压。”
陆山点头:“所以,我的计划是,先把芯片做出来,用产品证明我们的实力。”
“等到产品面世,论文再发表,那个时候,所有人只会追赶我们的脚步。”
张灵溪目光一亮,赞同道:“陆总说得对。先用产品抢占市场,掌握主动权。”
“到时候,我们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可动摇,论文发表只会锦上添。”
赵凯叹了口气,露出一丝遗憾:“那就只能委屈这篇论文,暂时埋在伴矽内部了。”
陆山敲了敲桌子:“别纠结论文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生产线改造出来。”
“我们需要设备,真正能制造拓扑半金属芯片的设备。”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快速列出了几项关键任务。
“第一,现有生产线的改造。”陆山用笔在白板上写下“设备升级”几个字。
“目前我们的生产线是用来制造内存和硬盘的,对拓扑半金属芯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改造生产线,首先要解决的是精度问题。”
赵凯举手问:“陆总,芯片生产的精度要求,比内存和硬盘高很多。我们现在的设备能满足吗?”
“不能。”陆山直言,“拓扑半金属晶格的排列需要纳米级的精确度,目前的设备达不到这个标准。”
“但是,我们可以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他画出一台高温熔炉的草图:“比如,用于拓扑半金属合成的炉子,需要在高温和高压下保持稳定。”
“我们现有的等离子熔炉只能支持低批量生产,必须提升温控和压力控制的精度。”
王刚点头:“确实,温度和压力的波动会导致金属晶格排列紊乱,这部分必须解决。”
陆山接着画了一个喷涂设备的图形:“第二是涂层设备的改造。”
“拓扑半金属的格栅结构,需要在晶圆上均匀喷涂一层导电膜。”
“这一工序要求喷涂精度达到原子级别,同时保证膜的厚度完全一致。”
赵凯摸着下巴,思考着说道:“这是不是得引入新型的喷涂头?传统的喷涂设备可能达不到这种精度。”
“没错。”陆山点点头,“我会联系几个专业设备厂商,定制一批超高精度的喷涂组件。”
他顿了顿,又在白板上写下“金属结构”几个字:“第三是按照我们的要求优化金属结构,规整隔栅排列,让其在逻辑上形成最优。”
“这一步很重要,拓扑半金属芯片的核心结构金属隔栅的排列方式。”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高频金属结构优化设备,能够在纳米级别的间隙上进行无损加工。”
王刚叹了口气:“这种设备很少有人能做出来吧,我们能搞到吗?”
陆山目光坚定:“伴矽的合作伙伴名单里有一家设备厂商,我会亲自去谈。他们有能力帮我们定制这样的设备,如果这个公司做不出来,我们就自己做。”
“第四,量子场效应测试仪。”陆山接着说道。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