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很稳妥,但羊坛本能地觉得不够好。
他不是第一次见陈仲,更不是仅仅听说过一些关于陈仲的传说故事。
在蓬莱,他是亲身感悟过陈仲剑意,亲耳听到过陈仲讲道的。
虽说,檀德台下,他只亲耳听了一半,而后就陷入到了领悟剑术当中去,把后面最为精华的一半错了过去。
但后来他与谢鲲同行,返回洪陆,谢鲲也是把羊坛漏掉的那些,都原原本本讲给他听了的。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以及乾心不改。
这就是陈仲对于修士求道的指点、期许,乃至于要求。
想必也是陈仲自己不断践行的。
所以,正确答案必然要与这些有关,仅仅所谓的惩恶扬善,恐怕算不上优秀。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自己为什么想要拜师,为了能够坚持自强不息的志向?
这算什么狗屁不通的回答,拜不拜师,拜谁为师,还能影响了自己坚持?
但想到这里,对于羊坛来讲,他也已经明悟了陈仲这个问题,真正是在问什么了!
问的,其实是羊坛的志向!
羊坛对自己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期许,立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样的事业奋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只有这些问题能够回答清楚,并且是陈仲满意的,愿意为此而教导他的,才能被陈仲收入门下。
羊坛不知不觉间,额头上已是沁出了汗珠。
想明白了陈仲真正在问什么,看起来就很容易能够回答了,只要把自己内心中的愿望讲出来就可以。
但是,如果自己内心的愿望,陈仲看不上,不肯为此而收徒呢?
直言相告,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不说真正的内心愿望,而是投陈仲所好去说,那么陈仲真正想听的又是什么呢?
说错了怎么办,被识破了又怎么办……
心中没有特别的功利之思的人,面对这样的问题,自是简单。
但只要稍有得失之心,那这个问题,可就难了!
更难的,则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到底是什么的人!
羊坛,就是如此。
他出身世族,生来便富贵无忧,哪怕修行无所成就,也基本能够安享天年。
他固然有些不安于平淡,故而结交好友,行为跳脱,专门去修习世族子弟看不上眼的所谓“武道”。
另一方面,当近距离经历了不公、不义之后,他又愿意为了一腔义愤,而不顾生死,不论是当初在檀德台下敢向舍氏大修士出手,还是跟随周青、刘伶刺杀司茂,热血上头,便只求念头通达。
可是,他的所有做为,在内心中,到底是被什么所驱使呢?
他尚且没有认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