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得很干脆。
羊坛那胖大的身子,直似要把冥土的地面砸出坑来。
无论是谁,休想从外表看出刚刚羊坛曾在脑海中转过多么复杂的思绪。
不过,在场无论是苏元明、九环狸、周青,还是玄鸟,其实早就都知道羊坛的心思,这段时日,他在苏元明那里没皮没脸地套近乎,想的是什么,根本没有瞒着谁的意思。
恰好,羊坛挑的时机也不错。
陈仲考校了苏元明,对苏元明没有长辈督促,也自觉修行不殆的进度很是满意。
至于苏元明因为孔衍手录的《齐物论》而吸收了些儒家的认识,陈仲可不像羊坛想的那样在意。
如果不考虑公理正义的问题,修士修行中,领悟道理的关键,既不在于正邪对错,也不在于门户流派,其根本只在于“契合”二字。
人与人不同,既有后天的见识影响,更由先天的禀赋决定。
便如陈仲自突破感应之后,与好友谈论道法,必定先谈志向。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志向,哪怕是奔着每天吃饱喝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用做而去的,也不能说这就不是志向。
只不过,志有真志、伪志,伪志不是说谈论志向时向旁人说谎的“作伪”,而是那些骗过了自身的,自以为自己立下了志向,但实质上那志向并非内心深处真正所求,只是因为外力,或者是亲友期许,或者是世俗推崇,或者是为达某种目的而做出的妥协,由此种种原因,自认为立下的志向。
而会出现这些伪志,究其根本原因,便是不够契合。
一个发自内心希望生活富足,能够为家人带去良好生存环境的人,却被丢进深山苦修,哪怕此人再有不得已的理由,必须苦修下去,以苦修有成,就能如何如何来欺骗自己,他苦修有成的志向,也是伪志。
又或者,一个就是喜欢被人关注,被人赞颂,被人认为与众不同,享受众星捧月之感,他修行入道时,再把自己描述成一个修求大道之辈,实质上他所追求的也不过是,修成神通手段人前显圣时获得满足,这样的人若是看不清自己,把修求大道当成了自身志向,便也是伪志。
这便是本就不够契合,是强求不得的。
道家讲求自然,对于门下弟子而言,认清自己的真志,便是极为重要的了,所谓自然,便无强求。
或许有些人从根本上就与道家不够契合,那样的情况下,退一步海阔天空,才是最好的选择。
苏元明能够在先贤文字中,获得自己发自内心,没有强求、没有执拗的,认可的道理,那么无关于具体道理属于谁家,这获取道理的过程,就是符合道家真义的。
故而,陈仲很满意。
羊坛这个时候上来拜师,陈仲心情舒畅之下,倒是没有直接拒绝。
毕竟,这胖大少年也算是与陈仲有缘。
“你这少年确与某家有些缘法,既欲拜师,且答我三问。”
听到陈仲这么说,羊坛一喜,这就是有希望啊!
要知道,当初在蓬莱,谢幼舆提出拜师,可是被陈公毫不犹豫直接拒绝了的!
这次自己要是拜师成功,下次再见谢幼舆,定要让他羡慕到眼红!
羊坛当即道:“师尊请问!”
陈仲一笑,这手没皮没脸的工夫,确然不俗:“如此,第一问,你因何拜我?”
羊坛一听,心中念头急闪,这问题看上去很简单,就是问他拜师的原因,但原因一旦说的不合陈公心意,那肯定就别再想下面的事了!
至于说怎样回答才能符合陈公心意……
惩恶扬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