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脸顿时红了起来,胸口憋着一股怒气,而那些曾经向金国投降的官吏无不胆战心惊,他们纷纷祈求地望着赵构,希望得到他的赦免。张浚、赵鼎更是表情复杂的相互对视。
黄潜善在一旁煽风点火道:“陛下对李相公翘首以盼,委以重任,这是多大的恩宠呀,李相公不可因为陛下青春年少就…啊?”黄潜善想把话说出来但又觉得那些话对皇上十分不敬便强忍着。
“陛下既然以为臣说的不对,难道臣就不能请教陛下为何不对?”李纲不理睬黄潜善,继续质问赵构,却被黄潜善打断道:“这还用问,那些曾经向金国投降的官员玷污的充其量是个人人品,但他的罪不当诛嘛”。
“这些大臣身为朝廷重臣,领取国家俸禄,世受皇恩,不能以死守节,他们玷污的不仅仅是个人品德,更是国家形象”李纲反驳道。
“这些官员向金国投降,减少金人的许多杀戮,挽救了许多无辜的百姓,当他们得知皇帝登基时立马前来归顺,所以不但无过反而有功”黄潜善狡辩道。
“大错特错,他们的德是私德,当张邦昌称帝时,他们个个背叛大宋极力拥护,当张邦昌授首时摇身一变变成拥立的功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他们的罪行按照律法,就当斩首示众,陛下欲兴大业,必要杀了那些官员以鼓舞士气”李纲义正言辞道。
那些曾经投降的官员,不由得双腿一软,扑通跪在地上,战战兢兢,汗流浃背,乞求的东张西望,希望有人为他们出面求情。
朱胜非实在看不下去道:“在下因为那些投降的官员之所以没有死,倒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他们都是文人出身,性格软弱,他们没那个胆”。
“朱胜非,去年金国攻城,你不做防守,反而狼狈鼠窜,也是没有胆吗?既无忠胆,何来忠心”。
朱胜非是一员好官,但金兵攻城时,他弃城而去,这件事是他人生的污点,没想到竟然被李纲抓到了把柄。李纲是个一根筋的人,他只讲公理,不讲私德,所以即使朱胜非曾经向赵构举荐过他,他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原则。
李纲的强硬令朝堂静悄悄的,这群官员没几个是干净的,生怕开了口,被李纲逮住骂个半死。
张俊和赵鼎互相对视一下,都觉得李纲过于强势,不由得暗自摇头,赵构见众人不言语笑道:“说透了也好,怎么都不说了?”
“李相公是老虎屁股摸不得,逮谁咬谁,谁敢出头辩驳?”黄潜善话音刚落,李纲怒目远圆视道:“老夫只是就事论事,绝不针对某个人”。
众人绷着脸,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赵构不忍心众臣出现分歧,进而引起党政,于是活稀泥道:“李公忠言逆耳,耿直可嘉,不过那些向金国投降的人是形势所披,并非是出于他们的本意,况且目前是多事之秋,百废待兴,用人之际,不如留下这些人,不仅不会让金人借机发难,反而有利于团结中间力量一致抗敌”。
“投降就是叛国,应该杀无赦”李纲一边说,一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名册大声念出来,一等叛国罪有谁…,为张邦昌撰写劝进输的有谁…,为张邦昌主持登基仪式的有谁…当他宣读完毕,在场的除了靖康之难时外放的官员,无不忐忑战栗,赵构观察着群臣的反应,在心里琢磨着如收场,此刻他真正体会到皇帝不是好当的。
不想李纲的话更加令人心惊肉跳:“满朝文武大臣除了李若水等3人宁死不屈外,全部称臣伪廷,皆为二等叛国罪,应该全部捉拿归案,不得使一人落网”。
众人大惊失色,一时间人人自危,张浚和赵鼎低头不语,认为李纲言过其实,十分幼稚,根本不懂谋略为何物,他们还没有执政就树立那么多敌人,更令赵构下不了台,可见他是不会长久的。
李纲望着噤若寒战的众人心里是分高兴,以为众人都被他威势给镇住继续道:“凡与金人议和者,可赦免其罪,但应制作名录,公布于众,永不录用”。
李纲的这句话捅到马蜂窝上了,众人不约而同的转向赵构,赵构愤怒道:“朕曾受命与金人议和,算不算向金人投降?”
李纲恰恰忘了赵构正是和议的首席使臣,一时张口结舌。
黄潜善把握时机道:“当初陛下与张邦昌金营为质,李相公竟然置皇上的生死于不顾,夜袭金营,算的上忠臣吗?”
李纲百密一疏,把赵构这个和金人议和的首席使臣给忘个一干二净,他对黄潜善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不屑与他正面冲突,只是对赵构淡淡说道:“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敌军大兵压境,臣要对万民负责,顾忌不了那么多”。
赵构内心十分郁闷,内心感到一阵悲凉,原本希望自己与李纲能君臣同心,实现中兴,难道真是自己一厢情愿吗?
他再次放缓语气道:“朕的命当时可以不顾。附逆金贼者多如牛毛,难道也要赶尽杀绝吗?”李纲反击道:“如果不赶尽杀绝,人人效仿,何谈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朝堂上十分热闹,李纲和众人争的面红耳赤,苗傅和吴湛看热闹不嫌事情大,插嘴道:“李相公说的好,这群附逆金贼的人,早都该杀,谁让他们都是软骨头,一点气节都没有”。
那群附逆金贼的大臣吓得面如土色,李公公对李纲十分失望,正没地方出气,掉头对苗傅大喝:“放肆,这是廷议,不得大声鼓噪喧哗”。
苗傅翻着眼睛瞪着李公公,恨恨地对吴湛道:“居然连阉狗也敢呵斥我等”。
朝廷一下子陷入混乱你,赵构面对众人的争吵,情绪失控,咬牙低声道:“动不动把人往死里逼,做烈士容易,活着不容易”。牛吧文学网68enxue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