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沈庋重重忧虑,荀庆秋这边则显得高兴许多。
缘由是在扬州为官的父亲寄来书信,说是要过来沈家几天。
荀庆年兴奋不已,为此还掏出绷子,说要绣个比肩,等到父亲过来差不多也做好了,到时候父亲便可以穿着它,暖暖和和的过冬了。
荀庆秋则想起前世后头,自己被沈家嫌弃,父亲见不过去,想把自己从沈家救出来,为此求了廖家,求李家,因而伤了膝盖,一到冬天就疼得厉害。
既然姐姐做比肩的话,那自己便做一对儿护膝。
荀庆秋想着便叫碧色去拿些丝线和皮革到四房,打算和姐姐一块做,这样,两人可以聊天,就不会显得刺绣那么烦躁苦闷。
没曾想,两人方方下了几针,下人却道晏仲的母亲晏氏过来了。
荀庆秋捏着绣花针默然。
晏仲是长房大老爷沈贲在外的私生子,六岁时被郭氏发现,当时沈家闹得天翻地覆,沈贲压不过郭氏,又碍于郭家威严,只好将晏仲养在长房的旁支,连姓名都不换的只随晏氏姓。
晏氏虽然觉得委屈,但她出身市井,身份比起郭氏差远了,所以只好忍气吞声。
郭氏见她闷葫芦,便揪着月钱和赏银克扣他们。
潘老太太见母子相依着可怜,就偶尔接济一下,后来见晏仲是个读书苗子,便推荐晏仲去了沈家的族学读书。
一来二去,晏氏便和四房交好起来。
这也是郭氏看不惯四房的缘由之一。
而荀庆秋也是因此认识了少年时期的晏仲,才有了那些糊涂事。
荀庆秋想着,跟随姐姐来到大堂。
晏氏穿着一件秋香色的仙鹤褙子,坐在扶椅上,正笑盈盈地和潘老太太说着话。
脚步才方方踏进去,晏氏身旁的王嬷嬷称赞道:“从前二小姐小,奴婢还未觉得,如今长大了,这晃眼一看,长得可真水灵,也不知道以后是谁家里有福气可以娶了二小姐。”
荀庆秋听到这话,心里瞬间像压了一块石头似的。
王嬷嬷一向说话谨慎,何曾这样唐突过,这个时候说出这种话,想来是有人提起自己的婚事。
而能提起婚事的,不就是王嬷嬷端茶倒水伺候的晏氏。
荀庆秋垂下眼,干巴巴笑着,“嬷嬷,你说笑了。”
王嬷嬷笑笑没说话。
荀庆秋二人行了礼,晏氏才拉过荀庆秋好一通寒暄道:“我听闻你之前病了,本想着来看你,不过你表哥紧着考试,这才耽误一会儿,没曾想,你又好了,还在长房帮着袁老夫人抄经书你这身子大病初愈,可还吃得消?”
晏氏对荀庆秋一向热情,潘老太太也是见惯不怪了,但方方听王嬷嬷这么一提,心思便有些起来了。
从前只想着孩子们小,不着急,毕竟一家有女百家求,但现在荀庆秋大了,自然得考虑一下亲事了。
本来晏仲那身份尴尬,并不算好,但好在性情不错,晏氏又疼爱秋姐儿,两个孩子也是一块儿长大的情分,若是真的两厢情愿,也好过那些盲婚哑嫁。400400xiashu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