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唐玉辉自小就在唐昭文家生活,由于家里条件很苦,长大以后也没钱盖房娶亲,后来唐玉辉就背着一床棉被去了四县小桃村招亲。他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全都跟女方姓于,女儿们早已成家立业,唯独只剩小儿子于刚还没有结婚。
于刚比唐飞越大六岁,比唐慧娇还要大两岁,严格来说他才是这个家族的长子长孙。但是由于他姓于而不姓唐,在老一辈人看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因此长子长孙就落到了唐飞越头上。
一九九四年,唐道文将父亲唐凤仙的骸骨从泗洪背了回来。家里重办丧事,唐玉辉带着一大家人从四县赶了过来,他老婆于月芬一到唐河村就遇见了个情况。
老家这边为唐凤仙重刻碑文,走近一看,居然没有她儿子于刚的名字,当时就气的够呛,马上就要回家,不愿意在这边多待。后来家里人好说歹说,几个老人才同意添上她儿子名字,不过不叫于刚,而叫唐强。
这个名字唐飞越家里的墙上就有,是于刚小时候过来走亲戚,随手用毛笔在他家墙上乱涂乱写的,这是于刚在这边的名字。
“来了,阿大爷,阿爷,阿叔,都在啊,”唐玉辉先是给一圈长辈敬烟,来到这边他得管唐道文喊爷,回到四县则变成叔,唐玉辉盯着唐飞越瞧了半晌,眼里有点小迷惑,“介孩子是?”
“哎呀呀,这小老小爷爷不管混了,连自家人都不认识了,”唐金龙调侃道,“还叫你大爷呢,嘿嘿嘿,我看是白叫了,连飞越都不认识啊。”
“哎呦妈呀,这是飞越吗?这根本不敢认啊,你说这,这变化也太大了,根本认不出来,”唐玉辉摇摇头,示意唐飞越站起来,然后伸出手来拍拍后者的肩膀,“这孩子跟从前完全不一样。你看这个头这样貌,才多大,十二岁是吧?十二岁长那么高,这以后得奔到两米去,太能长了!”唐玉辉感慨了一番,又笑着对唐飞越道,“飞越,现在搁向阳上学吗?”
“嗯,不是向阳,搁上的学,上初一。”虽然唐飞越如今也算名动大江南北,报纸上经常吹嘘他什么天才少年作家云云,但这在农村压根不好使。
这个时代的农村,大家连中国首富都没有概念,何况什么所谓的少年作家?大家只知道七大内阁长老、省市县一二把手,至于其他什么名人不名人的都不好使。
唐飞越的事情唐玉辉他家还不知道,当然这也是唐飞越他们家刻意保持低调的缘故。
问了问唐飞越的学习成绩,唐玉辉感慨良多。他们这个家族都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因为有活生生的例子在那里。
唐道文三弟唐义文也就是唐玉辉四叔,二十年前考上合工大,毕业就分配到了洛阳机械厂,娶了城里女人,过上城市生活,成为了走出农村的代表人物。每次回老家都是开着轿车,所到之处围的人山人海的好不风光。
锦衣名车,富贵还乡,邻里乡亲艳羡不已,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这也是为什么唐飞越家里条件那么困难,父母还要咬紧牙关支持他们姊弟三人读书的动力之一。
唐玉辉同样赞扬了一番唐飞越的书法,邀请后者过年去四县小桃村玩,唐飞越笑着答应了。
几个姐姐姐夫上完账,都和唐飞越说了会话,完了之后同样邀请他有空过去玩。
“好啊,赶明儿有空就过去,反正也不太远。”唐飞越如是回道。
对于这几位60后和70后堂姐和姐夫,唐飞越的印象尚可,不过由于彼此间年龄相差过大,所以代沟无可避免。
总之,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代人,就像唐飞越和他的几位叔叔相处的一样。
从上午九点忙到下午一点半,一共十二桌客人,收账四千二百块。等到客人们呼朋引伴,陆续离去,唐飞越等人也开始收拾账桌,来回点了几遍收款,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把账簿和收款全部交给了唐玉书,然后就到了他们坐席的时间了。
坐席即是如此,尤其是忙自家的事,那必须等到客人们吃完才能轮到自家人上桌。这叫二垡席,也就是第二茬席面的意思,虽然饭菜和头茬席一模一样,却总有吃残羹冷炙的错觉。
从早上六点就过来忙事,早饭是馒头就胡辣汤,几泡尿一撒嘛都不剩了。到了这个点大家都快饿的不行了,嗷嗷叫地上桌吃饭,不急着喝酒,先填一填肚子再说。
凉菜热菜一起上,甜菜硬菜一起端,大家的筷子就没闲过,这一顿胡吃海吃疾风暴雨的节奏,感觉就像是一群饿死鬼转世,画面感极强。
吃完饭还要帮忙打扫卫生,收拾桌椅板凳,清扫垃圾等等。农村办事就这样,餐巾纸随手扔随手丢,不爱吃的菜往地上扔,骨头鱼刺往地上吐,遇见喝酒偷奸耍之人也将酒水往地上洒。
总之宴席散去,现成是一团乱哄哄的场面。因为现在是深秋季节所以剩菜剩饭可以过夜,忙事的妇女们你分一点我分一点打包带回家。男人们则帮忙把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装上车送回去,作为主人唐玉书还要给每人再发一包香烟,说些感谢的话。
如此,这次的事才算完结了。
因为忙事耽误了唐飞越贩卖山货,少挣了一天的钱,因此周日上午唐飞越就回了县城。
在东关卖了一上午的山货和鱼,考试前天葛景跟他要的鱼前几天已经给了,今天来之前又给他家送了几条鲤鱼。
葛景家大人见到唐飞越十分热情,又是倒茶又是给水果的,唐飞越本来没有打算要钱的,奈何还是经不住人家大人劝,就收了二十块。
上自习的路上,唐飞越一直安慰着自己,我还是真太善良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