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唐文生,二十。”

“唐树友,二十。”

“梁广美,一百。”

“从文广,三十。”

……

和以往办事不同,唐道文这次把记账的活让给了自己的长孙唐飞越,他自己负责收钱,一边收钱一边唱数。唱完数双手随意在钱上摸一下,迎着朝阳看一眼,甩一下听一听声响,然后放进黑色公文包里,这一套动作下来很有时代感。

唐飞越只管提笔记账,间或用余光看一下来客的随礼金额是否对的上,邻居唐金龙就负责发糖发烟,客人这边一随礼他那边就要开始发,一包香烟一包小糖。香烟是渡江牌子,小糖则多为硬糖系列,每包八块。

三人虽然第一次合作,不过配合的倒也默契。

账桌前照例围了一群人,大人小孩都有。

刚吃完早饭那会大家闲的没事做,于是三三两两,围成一堆玩牌。小孩玩丁钩钓鱼,大人则玩争上游或者方块五。一开始是闹着玩,玩着玩着就开始上钱,这种事于农村而言已是司空见惯。

但凡玩钱看客们总是会一拥而上,且往往比打牌的人还要激动。将桌子彻底包围,你一言我一语的,指点江山似的帮忙出主意,沸沸嚷嚷,吵闹声像农忙时节村口的大喇嘛。

如此以来外面的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跟着跑过来,从外面拼命往里挤,探头探脑的,踮脚爬树的,就好像少看一秒就会吃大亏一样,记忆里每次办事这样的场面都会出现。

国人爱看热闹爱玩赌是一种通性,即使每次都会波生出许多无谓的波澜,但这些人依旧是屡教而不改,直到客人们过来随礼才会慢慢散去。

然后大家关注的焦点就转移到唐飞越身上。

也没别的原因,盖因唐飞越的毛笔字写的太漂亮了。

今天到的宾客很多,毕竟唐玉书这个东道主可是内定的唐河小学校长,在村里人缘一向很好,加上从前又在别的村部教过书,带过不少届学生,认识的人三教九流都有。

人一多唐飞越记账的速度就势必要加快,毕竟农村人脾气都比较火爆,性格也比较直爽,人家来出礼,你让他慢悠悠等指不定又要骂娘。

因此为求速度就不能写规规矩矩的正楷,但也不能写草书以免主家认不出,所以他选择赵体小楷。似行似楷,速度飞快,毕竟前世今生苦练了几十年,功力不可谓不深厚。

赵体小楷一出,在场之人皆是诚心赞叹,虽是农村但是识货之人还是有的,起码唐道文和唐浩文唐昭文等书法高手都是有这个眼力的。一般人只看见唐飞越字迹清秀隽永,很好看,他们却品的出来这里面深厚的临帖功力。

“阿老太曾爷爷你饭碗被你大孙子抢了,”唐金龙抽着烟笑着对唐道文说道,“我看这以后也没人找你写对子对联了,都得找飞越去写了。”

“那有什么,飞越写的好就多写呗,我还乐的清闲了呢。”唐道文口中咂着香烟,吐了口笔直的烟圈,对唐金龙的话完全不以为意。

“飞越这字写的确实不孬,是赵体字,可是已经写到骨子里了,”在一旁看热闹的邻家大爷爷唐浩文认真看了一会,不住地赞道,“什么时候学的?也没看见你写过啊。”

“没有,我小字写的还凑合,大字写的不好。”唐飞越自谦了一句,虽然内心亦有些小小的得意,不过还是不敢太过于嘚瑟。毕竟这几位爷爷辈分的老人家俱是书法高手,自小便读私塾,学四书五经,经年累月地研习书法,功力非常深湛。

别的不说,就以唐浩文为例,他的行书和草书深得二王笔意,笔力汪洋恣肆,潇洒矫健,气势恢宏,犹如得了隔代真传。

犹记得唐飞越第一次看这位长辈写字时,简直惊为天人,叹为观止。

就像很多隐没在民间的书法高手一样,一生默默无闻,不见闻达于世间。

而且这和自媒体时代那些短里的秀场书法不同,这群老人可以称得上那个时代的最后余音。作为正统贴学书法的传承者,绝非后世那些小丑可以相提并论。

几人正说着临帖事项,大门口忽然涌来一群人,唐飞越抬起头来,望了大门一眼,“阿大爷家人过来了,来了嘛,阿大爷,阿大娘,阿大姐,大哥,二姐,二哥,三姐,三哥。”

好吧,来的人可真够多的,算得上全家出动了,唐飞越差点都没喊过来。

唐玉辉夫妇带着三个女儿和女婿走了进来,一家人中只有小儿子于刚在明州打工没有过来。

唐玉辉是唐道文兄长唐昊文的长子,由于唐昊文英年早逝,所以唐玉辉就被托付给了唐道文唐昭文兄弟二人照顾。笔趣阁gusu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