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癸酉
在这一年,北魏孝文帝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迁都!!!
迁都的原因一来是因为平城这个地方太冷,就算是在六月的天气里,照样也能看到腊月下雪的景象,所以,对于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孝文帝来说,自然要好好考虑一下给自己安置一个新家。
二来是因为洛阳是大都市,经济发达不说,文化底蕴还比较深厚,作为坐拥北方的霸主,自然也愿意把都城迁往那里。
临走之前,孝文帝特别对北魏的几个重点区域做了部署。
首先是大本营平城,孝文帝派自己的伯公拓跋丕当时担任的是北魏的太尉,相当于北魏的国防部部长,在北魏历史上有两个拓跋丕,第一个是拓跋焘同父异母的兄弟,后来被封为乐平王,另外一位就是这位老色狼拓跋丕,曾经对孝文帝的奶奶冯太后有过非礼行为以及广陵王拓跋羽也叫广陵惠王,入洛阳后改名元羽,孝文帝的弟弟共同留守平城,同时还让他们担任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可以代替皇帝行使生杀大权的官职,相当于明清时期的钦差,赋予他们随机应变的生杀大权。
接着再给广陵王拓跋羽派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北魏重点的军事六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北魏建都平城的时候,特别设立这六个军镇用来拱卫京师,后来在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甲辰六镇鲜卑发动叛乱,史称“六镇之乱”进行安抚工作。
最后是任命河南王拓跋干担任车骑大将军相当于装甲兵部队总司令,拓跋干也叫元干,是献文帝拓跋弘的三儿子,孝文帝拓跋宏的弟弟,此人虽然贵为帝胄,但是人品可不怎么样,负责管理关中和陇右的军务,另外还委派了一大帮得力能人给他打下手。
说的好听点是给他打下手,说的不好听点,那就是哥哥拓跋宏安排在他身边用来教他怎么打仗和做人的几个老师。
他们分别是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
穆亮,字幼辅,祖籍平城,北魏的驸马爷,老婆是中山长公主父亲待考,但大致可以推断其父亲应该与文成帝拓跋濬同属一辈,论辈分算起来,孝文帝还得叫穆亮一声姑丈。
而且更牛的是,穆亮的儿子穆绍也是北魏的驸马爷,娶的是北魏的琅琊公主在北魏历史上有两位琅琊公主,另一位是北魏后来分裂成东西两魏之后东魏范阳王元诲的女儿,按照辈分来说,孝文帝还得叫穆亮的儿子一声姐夫或者妹夫。
卢渊,字伯源,范阳涿县人位于今河北保定市涿州市,著名书法家,当过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等许多牛叉的官职,同时也是文人中的“战斗机”。
薛胤,字宁宗,河东汾阴人位于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西南,他爹也是北魏的驸马爷,他妈是文成帝拓跋濬的闺女西河长公主,如果也要硬论辈分的话,孝文帝也得叫薛胤一声姑丈。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孝文帝任命的基本上都是和自己沾亲带故的亲戚,再不济也是自己身边的心腹。
这也不奇怪,毕竟迁都这事儿,非同儿戏,搞得好,大家都开心,搞得不好,肯定就要在民间落下埋怨,说什么劳民伤财啊,好大喜功啊等等之类的牢骚话。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迁都过程中有人跳出来捣乱,那么到时候最危险的就是自己的老窝。
好歹也是天子待过的地方,就算再寒酸,怎么着也比穷乡僻壤要富裕。
所以,留一手,才是最好的选择。
孝文帝的考虑自然是很周到的,这些北方的重点地区,虽然民生富庶,但是也是犯罪率最高的地区,为了国家的稳定,必须要派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去看着。
在解决了后顾之忧后,孝文帝了无牵挂的离开了平城,开始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开始了南迁的工作。
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往常一样安定。
可如果太安定了,那也不太现实,毕竟这种没有战乱和闹事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存在过。
所以,为了北魏的长期稳定,一些人开始蠢蠢欲动,准备造反,正好也检验一下孝文帝安排的这些人。
当时北地郡的羌族人支酉听闻孝文帝南迁,朝廷的重点开始南移动,就打算要在关中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搞点事儿。
支酉的起义目的无非不过也是为了争取利益。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支酉开始谋划聚众造反。
虽然北魏孝文帝上台后,对其他民族的政策有所放宽,但是北魏根深蒂固的军事民主特色,还是让一些管辖范围内的民族有点喘不过来气。
老是准备着刀枪,防着人家,这也不叫个事儿。
所以,北魏孝文帝在摒弃了老祖宗那套军事提防态度后,转而开始使用羁縻怀柔的政策来对待这些民族,观念上依旧搞得还是老一套的“以夷制夷”,虽然对民族矛盾有所缓和,但是民族之间隔阂还是太严重。
可能是拓跋鲜卑固有的自卑感造成的,总觉得除了自己人之外,其他的都不靠谱。
支酉起义就是因为这种矛盾和“误会”造成的。
在长安城北石山,支酉利用羌族和北魏鲜卑贵族和士族的矛盾冲突制造话题,引诱大批羌民加入自己的反魏行列中来。
比起那些拉个山头,招点人马就敢拿鸡蛋碰石头的起义部队来说,支酉的理智还是比较清醒的。
长安城有河南王拓跋干坐镇,兵力肯定不少,而且孝文帝还派了卢渊,薛胤这样的狠人来帮他,无论是才从兵力布置还是人员配比上来说,支酉都是不可能打赢的。
更要命的是,孝文帝还给了卢渊和薛胤七万人,用来把守子午谷要道,到时候干不过人家拓跋干的部队,可是连跑的机会都没有啊。
所以,头脑清晰的支酉开始选择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挑战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联合!!!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支酉还是明白的。
支酉派人去游说当时南齐的梁州刺史阴智伯,承诺事成之后给多少多少好处之类的话,目的就是希望阴智伯能够响应和帮助自己顺利闹事。
阴智伯并没有立马答应支酉的要求,而是要让他等回信。
因为阴智伯也不傻,支酉这种反民说的话半真半假,谁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万一到时候说话不算数呢?
所以,为了考验支酉的诚意,阴智伯选择静观其变。
再看支酉这边,虽然没有立马获得阴智伯的信任,但是却意外收获了一大票“粉丝”。追文zhuienrg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