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作为东汉王朝的一名救急消防员,在关键时刻扑灭了黄巾军这把大火。
但是
东汉的“火灾”可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扑灭,即便是被扑灭了,留下的也将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家业。
一个黄巾倒了,数十个其他组织站了起来
当时黄巾部队被镇压之后,陆陆续续涌现出了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张牛角、褚飞燕等等数十个农民起义部队。
他们之中,多的拥有两三万人,少的也有六七千人。
但可惜,能成气候的却并没有几个
河南人黄龙算是这些起义部队中比较有经济头脑的,他当年就是跟着张氏三兄弟的黄巾部队起来的,但是他在张氏三兄弟被杀之后,他选择把起义部队就地解散,然后等到需要时候再进行整编。
可能是因为他的规模太小了,东汉的朝廷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黄龙居然一直熬到了东汉灭亡,也算是间接完成了当年黄巾的遗愿吧。
左校也是响应黄巾号召起来的河北农民起义领袖,只是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实在太少,除了留下个名字,几乎是什么都没留下,估计可能是因为规模实在太小的缘故吧,实在不值得那些史官写,因此也就没有多浪费笔墨。
张白骑张晟?算是混的有点名气的,当然,他的这个名气大不是因为他给东汉王朝制造了多少的麻烦带来的,而是他打仗的时候,喜欢骑白马,导致很多讨伐他的东汉官员对他是印象深刻。
要想出名,就得会包装,要想被人记住,就得有自己的特点。
可光靠包装打造自己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得有点实际的战绩才能服众啊。
张白骑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当年在关中地区的时候,他就去骚扰过河东今山西西南部,临汾,运城一带太守杜畿,搞得杜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连荀彧当年还专门向曹操汇报了张白骑所带来的威胁,要曹操重点关注此人。
能被荀彧看的起,张白骑也算是没白活。
可看得起张白骑的,可不光荀彧!
还有马腾!
当时张白骑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境内起兵发动叛乱,马腾带兵前去征讨,麾下大将庞德,在东、西崤山之间将张白骑的部队一举击溃,至此,张白骑在历史上没了下落。
左髭丈八也是河北人,当年和左校一块参加过黄巾军,张角的黄巾军失败之后,一直处在给别人打短工帮别人造反和创业自己组织部队造反的过程中,混的也是高不成低不就,也没有混出太多的明堂来。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左髭丈八当年和袁绍的部队正面交过战,只可惜自己这个地方武装的战斗水平和国防部队的战斗水平差的太多,导致后来在鹿肠山苍岩谷今河南鹤壁境内被袁绍部队乱刀砍死。
能死在袁绍这个牛人手下,左髭丈八也不算亏。
除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外,黄巾的部队之中还有一些特殊能力的人。
张自相,绰号“雷公”,也是一个奇人,当年也是受黄巾军影响,参加了造反部队,他的优点就是嗓门大,声如洪钟,我估计他当上黄巾小“方”的领袖,可能靠的就是他的嗓门,毕竟动员成百上千的部队,没个好嗓门还真不行。
于氐根也是从黄巾军出来的一名农民领袖,当然这些已经不重要了。这个家伙最显著的特点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胡子,史书记载,这兄弟的胡子跟鞋带一样,互相穿插缠绕。不过他的名字可不是真名,而是为了造反起的改的名字。
虽然那年头的户籍管理还不太完善,但造反这事儿毕竟是个杀头的罪过,能不用真实信息,尽量不用。所以他就给自己起了这么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保险一点的名字。
李大目也是起义部队的一名将领,特点是眼睛比较大,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才叫的这个名字。
浮云,白雀也是黄巾之后的一支起义部队,但人数、规模和结局在史料中没有太多的描写,因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河南人于毒也是黄巾的一份子,黄巾失败之后,于毒跟着另外两个好战友,白绕和眭固一起攻打魏郡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山东冠县,莘县一带和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当时东郡的太守王肱被于毒他们打的有点招架不住,只好向曹操求援,曹操带着兵马,在濮阳挫败了于毒等人的部队,结果这一仗直接让曹操当上了东郡太守,负责管理东武阳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境内。
辛苦忙一场,反倒成就了别人的辉煌,于毒有点不甘心。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辛未于毒率领部众攻打东武阳,之所以他敢去打这儿,那时因为当时曹操的部队屯扎在顿丘今河南清丰县境内一带,于毒料定曹操无法两头兼顾,所以敢大张旗鼓的去打东武阳。
可于毒未免有点太小看了曹操!
曹操得知于毒攻打东武阳之后,并不担心,反而还很高兴。
手下的众人有点不太理解曹操,这眼看着火就要烧到眉毛了,居然还能笑得出来?
“你们听过围魏救赵的故事吗?”曹操对众人说道。
围魏救赵?众人听了之后恍然大悟!
其实曹操早就有算盘在打。
“你于毒不是要打我东郡的治所吗?行!那我就去打你的老巢!”
曹操当时集合兵马从顿丘奔赴于毒老巢,当时正在攻打东武阳的于毒听说曹操要打自己老巢,吓得赶紧调转马头回去救援。
“打不过你曹操,那我去打袁绍!”
反正只要折腾不死自己,那就一直作死!
在败北于曹操之后,于毒联合黑山军领袖张燕一起,进攻袁绍的重要据点邺城古址在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历史上邺城分为南北二城。
就连当时魏郡的兵马也出现了反叛的情况,和于毒等人的造反部队联合到了一起,一起进攻邺城,并且杀了邺城太守栗成。
起初袁绍在薄落津邻近河北巨鹿和漳河的一个地方,听闻邺城被攻破之后,率兵屯扎到斥丘今河北成安县东部,广平县西南,魏县西北,准备要好好收拾收拾这帮逆贼。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癸酉袁绍带兵马进入朝歌鹿肠山,截住了于毒的造反部队,一连困了他们五天,于毒联合的众人因为被围困时间太长,导致意志被严重消磨,军无战心,最终袁绍趁机大破于毒部队万人以上,斩杀于毒,解决了这个让他头疼的难题。
于毒的另外一位好友眭固,也是一个让人头疼不已的大刺头。
以前的古人,有名也有字,比如说曹操字孟德,袁绍字本初等等,眭固身为一个有理想的造反者,自然也得在自己的名字上好好做做文章。
眭固,字白兔!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搞笑的字之一了。
当然,眭固可不是一个喜欢搞笑的人,相反,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造反者。
当年眭固跟着自己的铁哥们儿于毒和白绕在攻打曹操的东郡失败之后,转而后来投奔了军阀张杨。
当时曹操和吕布打的正是火热的时候,张杨决定派兵去增援吕布,结果却不成想,手下将领杨丑发生叛变,杀了张杨。
杨丑杀张杨的目的很简单,想带着张杨的兵马去投奔曹操!
如果张杨的部队投奔曹操的话,那么对于眭固来说,处境将会非常危险!
因为自己当年可是没少给曹操制造麻烦。
所以眭固当机立断,杀掉了杨丑,控制了张杨的部队,并准备带领这些人一起投奔袁绍。
对于眭固来说,袁绍的实力,那可比当时的曹操大多了,投奔袁绍才是自己的明智之举。
当时眭固带着张杨的部队屯扎在射犬旧址在河南野王县,结果军队中的巫师给眭固提了一个建议!
可以说,这个建议直接决定了眭固的命运。
“将军,你的字叫做白兔,而屯扎的这个地方叫射犬,兔子见了犬,那肯定只有逃命的份儿啊,所以射犬这个地方,千万不能停留!”
这个好像听起来很迷信的建议似乎有那么一些道理,但对于天不怕地不怕的眭固来说,根本不在乎这个说法!
“我偏不信这个邪!”
可人有时候不信命还真不行!
眭固就在射犬这个地方应验了这个迷信的说法。
本来眭固屯扎在射犬是准备投奔袁绍的,结果却不成想,遭遇了紧急渡河而来的史涣和曹仁部队,结果眭固不能力敌史涣和曹仁的部队,被斩杀在射犬,曹操因此占据了射犬,受降了眭固的部队。
当时眭固留守在射犬的将领薛洪和缪尚一看射犬被曹操围的是水泄不通,立马就投降了曹操,而曹操见薛洪和缪尚投降自己,便给他俩各封了一个侯爵。
眭固万万想不到,自己的部队还没有见到袁绍,就被曹操截了胡,而且自己的部众还都投降了曹操,如果眭固泉下有知,可能会气的去撞墙。
但死还死了,还想那么多干嘛!
提到的这些人他们除了是黄巾的旧部之外,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黑山军!
虽然黑山军比起黄巾军的名声来说,并不算特别的响亮,但是里面还是涌现出了几个比较有能耐的人。
其中一个叫张牛角,一个叫褚飞燕!
张牛角当年是也趁着黄巾起义的大风起来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著名的“黄巾六张”之一。除了张牛角之外,还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及攻陷宛城的黄巾首领张曼成,和后来的改名为张燕的褚飞燕
张牛角当时起义的时候,是跟着褚飞燕这个好兄弟一块起来的,也算是黄巾起义势力中元老级别的人物了。
张牛角不光名字比张角牛,而且造反也很牛!
凡是打仗,张牛角必定冲在第一线!
结果,渴望处处比张角牛气的张牛角,在和褚飞燕一起进攻瘿陶今河北平乡县,宁晋县的时候,被流矢射中,射成了筛子。看书窝kanshune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