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妇,牙酸痛难忍,常觉得磨损松动厉害,自从点按临泣穴后,常咬紧牙关,点按疼痛,居然牙齿松动解除,酸软消失。
又一咽干咳嗽老人,点临泣穴后,常觉得唾液增多,干咳减少,最后消失。
更有干燥性鼻炎的小孩,喜食煎炸,严重时鼻燥出血,点临泣穴后,涕泪俱下,鼻燥得润,出血因止。
更有一膝关节痛,走路老爱摸膝盖的老人,此乃筋失所养,点临泣穴后,有助于胆主筋,液润膝,随即膝痛解除,酸软化解。
又有一目珠疼痛的电焊工,受光电刺激,目胀难耐,点临泣穴后,双目湿润,眼干痛遂止。
道家修士认为,暴病属实,暴病多火,临泣、液门主之。譬如暴聋、暴哑、暴盲,这些关窍最灵敏之处,常常患病最急最火,临泣就能解急退火。
又人紧张之时,筋脉绷紧,少阳弦急,临泣穴如同菩萨低眉,杨柳慈悲,可以化解对立、冲突、较劲、对抗引起的紧张拘急。这样,站在时代快生活焦虑紧张的状态上,来用临泣穴,则大大拓宽了临泣的功能。
所以,临泣穴善主口苦咽干脉弦之病,无论是脑病、胸病、腿脚病,总而言之,脉弦紧不松软,人躁不静,一旦临泣穴点通后,再弦硬的钢筋性子都随之而松软。
故古籍记载,临泣能主抽搐、癫痫、肋痛、磨牙、失眠、头痛,此皆紧张过度之病,临泣便能令水火交济,天地交泰,此方是临泣治病之真面目,非独滋润孔窍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