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山,巅顶有一座两臂展开,形同十字架的耶稣圣像,圣像坐落在高耸入云的山尖,可俯视到城镇的每一个角落,而镇民也能瞻仰到山顶的圣像。
一位牧师,经常听他人倾诉,为他人开导,年老得了眼干燥症,常觉得双目无水,干涩难耐,点眼药水也只能暂解燃眉急。短期疗效尚可,长久安好无功。
风伯帮他按临泣穴后,牧师觉得鼻腔连着额头都酸楚,随即眼鼻俱湿,目鼻润泽。
牧师因此兴奋地说道:“这么舒服的眼睛体验,已多年没有了!”从此,他常按头临泣穴,眼目干涩症居然一去不复返。
牧师高兴地将点按穴位之道,传递给更多的中老年耳目痹翳,以及用眼过度人群,他把这种方法称为“神主的恩赐”!
点穴神书上记到:临泣,在头部,大有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向脏腑组织关窍播撒甘霖露雨之意。
古籍上讲:“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临泣液门之功著。
黄帝内经曰:“临泣穴,乃上液之道。”即是从上往下滋润的开关。
又曰:“液者,所以灌睛濡孔者也。”是灌溉眼睛,濡润孔窍的重要物质。
凡机械,必须点油液,方得灵巧,才能使用耐久,人体关窍亦是如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