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工程招标会在朱允炆的指导下圆满成功了。据石永年说,来自李祥记和梅锦记的两位掌柜在招标现场几乎大打出手,最终工程报价竟然降到了骇人听闻的十五万两。

这也就是说,石永年的保安队,一下子获得了二十万两清清白白的雪花纹银。有了这些银子,石永年本来计划对保安队大量扩编。然而,这个请求又被朱允炆驳回了。

“朕闻之,兵贵精而不贵多。保安队不承担实际作战任务,专事获取情报,养几万士卒又有何用?况且全国军户黄册,都记录在案。如果涉及几万军户的隶属调动。不能不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保安队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编制。在玄武湖中洲黄册库内,保安队的一百人全部记录为身体不豫,不宜为军,发银遣散。如果要征召几万军户,总不能军中一时人人都身体不豫。

见保安队收获了第一桶金,朱允炆心情大悦,又领着石永年来到宫廷造办处。这里的皇家工匠们,正在制作一种奇怪的物品。石永年眼看着工匠们将石英砂、纯碱等原料研磨捣碎,倒入坩埚中,再架入冶铁的高炉煅烧。竟然烧化成了粘稠的液体。这些泛着红光的红色高温液体倒入模具中成形,再浇水退火,竟然成为了晶莹透明的水晶。朱允炆把这种物件叫做“玻璃。”

皇家工匠们能铸造玻璃,这是朱允炆近日来的一件大发现。他原本以为,玻璃的制造方法是舶来品,古代历史上是没有铸造玻璃能力的。然而,在造办处看到的几各玻璃球泡彻底颠覆了他的这一看法。

在工匠看来,铸造玻璃和铸铁的程序差不多。但是最后一步倒模成型之后,敲碎模具,从模具中可以拿出相应形状的铁器,却无法拿出玻璃。玻璃在冷却过程中往往会碎裂。即使有较小的,成型的玻璃。也很容易在使用中打碎。因此工匠虽然掌握这种技术,但一直当做是无用的奇技淫巧。只有将玻璃在高温时包裹在铁管内,工匠从另一端用嘴吹气,可以吹出圆形、葫芦形的玻璃球泡不会再冷却中自动碎裂。虽然美观,但作用也不大。

来自后世的朱允炆知道,这是因为玻璃降温时不同部位降温不均导致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改进模具的形状而已。冶铁所用的模具,追求模具内部形状的绝对标准,而对于模具外部,往往薄厚不均,这就导致散热速度不同。朱允炆要求工匠做出厚度大致相等的模具来,再把模具泡入大量冷水中,尽量保证均匀散热,很快就制作出第一批成型的大玻璃器皿。这些操作对于明代宫廷匠人来说毫无难度,只是一来受限于自然科学水平,没有人能够想到,二来这玻璃即使成型,使用中竟比瓷器更易碎,也让工匠没有研究的动力。

玻璃易碎,当然还是因为冷却速度不同,而在内部产生了结构应力。这些专业名词,朱允炆即使是穿越者也未必知道。但道理他大致明白,玻璃内部本来就在较劲,再遇外力挤压,当然十分易碎。于是又在玻璃烧成之后,放入一个较小的炉中进行淬火。小炉的温度较低,只能支撑玻璃刚刚软化,还不足以让玻璃失去原有的形状,但却可以消除内部的应力。将刚刚软化的玻璃快速直接放入冷水中,保证各部位同时接触温度相同、导热良好的水。就制成了一件玲珑剔透的玻璃制品。

这些日子,朱允炆已经下旨造办处制造出一批玻璃茶杯茶碗。交给石永年让他带到市场上去售卖。监守自盗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虽然稍解了保安队的燃眉之急。但不是一门可以持续获得经济来源的生意。为了给保安队二十万两,国库中就要支出五十万两,不管怎么算都不是很合算。况且还给了一些肮脏勾当滋生的空间。朱允炆可以想象,如果自己的保安队一直以这个方法为经济来源,最先养肥的,还是那些中饱私囊的官吏。而掌握实权的官吏手中一旦拥有了巨额财富,其后果就更加可怕。胡惟庸、蓝玉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