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三骨肉至亲
小的时候,跟随祖母学佛。那时,祖母对我的期望就是大了一定要考佛学院。还没等我考大学,祖母就去世了。后来才知道,只有出了家才可以上佛学院。想想,祖母要是知道,说啥也不会让我上佛学院的。
小的时候,婆祖母跟我讲过一个笑话。有一乡绅,一把年纪了,娶了一房年轻貌美的老婆。有一次,他的老婆和年轻的工偷情,两人的谈话正好被乡绅听见了。两个人在缠绵时,那位年轻的妇人对情人说:抱着你,就像抱着一只鲇鱼抱着老爷子,就像抱了一捆柴。乡绅听完后,并未因此事而大动干戈。后来,乡绅当着老婆的面,做了一首诗,内容大概是“鲇鱼”“枯柴”之类吧。婆能将那诗说得一字不漏,我却愚钝地记不得半字。想想我那时的年纪,这样的故事似乎是不适合听的。记得婆讲完满脸是笑,她对我说,这个故事是劝化人的:老人不要娶年轻媳妇。
记得我小时候,妈常骂我:人常说,三岁记老,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一点都不记性呢!现在想想,真是三岁时的情景到老可以不忘啊。
为什么说最早的记忆在四岁以下呢?因为,我弟弟四岁,弟弟出生是在现在的家,弟弟出生时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就因为这,老屋的记忆必然是在四岁以下了。
那时候,我们一家爸妈姐姐我都住在后来叔叔住的那间房子里。由于地方狭窄,没有厨房,灶也在所住的那间屋子里。乡下人称之为“锅连炕”的。
记得小时候,得罪了舅家的表姐表哥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嘲笑我是“乡棒”嘲笑我们的“锅连炕”。
那时的记忆留存到今天,最清楚的还是老屋的样子虽然那老屋已经拆掉许多年,已经片瓦无存了。其余的一切都已经模糊。比如和父亲很好的一个叔叔给我葡萄糖粉吃比如因为妈挤羊奶时见到婶婶与三伯母吵架,回家描述的情景,比如都很模糊,没有原委。
爹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发火,可是在外奔走,竟然有那么多人邀他一起做事。爹常说:一要有本事,二要实实在在。有了这两条,走遍天下都不怕。
爹一辈子硬气,没有向人低过头。我没有爹硬气,但也不向人低头。
父亲跟我讲,邻村有一老者,年轻时对其父拳脚相加,等其老时,境况凄惨。有一次,其子对其施以棍棒时,老者声泪俱下:儿啊,我可是你父啊!其子应声:我爷也是你父。父亲说,这一代不如一代的结果,不是宿命,而是耳濡目染的结果,所以行世为人,立身须正。
爹说“娶一个不好的媳妇,祸害三代人”,是有道理的。所以,结婚要慎重。
我小时候,表现不好了,妈就会骂我:“怎么那么少教!”。那时候,只知道这是骂人的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缺少教养。妈小时候要求我的那些,直到现在仍然觉得很受用。
妈没念过几天书,可是做什么都要“讲究”。不知道,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学问”。
我是在妈的眼泪里泡大的,所以我属泪。我的泪虽多,但不是胡乱地流皆出于一源:为亲情所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