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拿着老者给的易筋经,半天都看不懂一个大字,因为这是用小篆写的。他在明和县里跑了好几个古董店、图书馆等,终于找到了一个精通小篆的古董收藏家。
王铁柱来到了那家古董店,里面放了很多唐三彩、青铜器等古董,柜台上还点燃了熏香。
一位老头从内室里走出来,看到王铁柱在里面观望,便问他“请问你是哪个?有什么事吗?”
王铁柱看他带了副眼镜,满是书生意气,可能就是这家店的老板了,把怀里的易筋经拿了出来说“我今天来是想让你帮我看看这本书是什么年代的,顺便再帮我翻译一下上面的文字。我打听了很久,听说你精通小篆,只要你好好翻译,这些钱就是你的。”说完王铁柱就把三千块钱放在柜台上。
老头把他口中所说的易筋经拿了过来,还说到“我叫古清明,道上的人都叫我古叔。”
古清明仔细的翻阅着这本书,还拿出了一个小放大镜,放在眼睛上,好像在检查书的质地和氧化程度,好用来推测这本书的历史。古清明收起了放大镜指这书说“你这个应该是真品,年代应该是清朝的。不过要是翻译上面的字的话还要点时间。”
王铁柱有点不相信就问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第一看包浆。包浆这东西不单单那些手把件有,书也有。书籍被翻阅的越多,它的包浆就越厚。在这本书的每一页的左下角和右下角都有很厚的包浆,而且还比较新,说明这本书被人长年累月翻了很多次,在近期也有人看过。第二,看材料。这本书的材料是宣纸,而且还是宫中才能用到的御用宣纸,制作过程当然也很正常宣纸有很大的区别,懂点行的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还有很多因素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王铁柱听他说了这么多原因说的头头是道的,姑且相信他。又让他现在把书上的内容给写成楷体之类的字体,只要他看得懂就可以了。
古清明拿了一本笔记本,打算把上面的内容翻译好后滕到笔记本上。
翻译易筋经的时间有点长,这倒是让王铁柱感到有些无聊,又在店里面溜达起来,他在一件青花瓷面前停了下来,觉得它的花纹十分细致,而且温润如玉,便问古清明这件青花瓷是什么年代的。
古清明不屑一顾的说“这个是赝品。”
这倒是让王铁柱有点惊讶,问他“你这么在行的人也会买到赝品?你这是拿它当教训吗?”
“这倒不是,不过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个房间所以的古董都是赝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