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从清凉寺回家的路上,唐珏问兰兰:“怎么想起来几年前写的东西了?”    兰兰笑:“我本不想说的。可看卢家二姑娘的眼神,好像看不起我,一冲动就说出来了。是不是不好?”  唐珏揽着兰兰,想想上世依约先后娶的两位妻子,记忆模糊一片,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样子,在青龙寺遇到时,听到说是靖国公之女时才回想过来。不过,这都是上辈子的事了,他不想徒增烦恼,当然不会告诉兰兰,两世期盼的人在自己怀里,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没有不好,让我想起了咱们无忧无虑的欢快时光。”唐珏下巴抵着兰兰的额头,最近忙于一些事情,为后来的事未雨绸缪,几乎无暇想起儿时的事,“我记得,有一次,你从山上滑下去,像个雪人一般,滚来滚去,把我吓坏了。”  兰兰想起二人幼时在山中疯玩的情景,也不禁笑了。  停了一会儿,兰兰又道:“珏哥哥,那两位姐姐长得好好看,只是好像脾气有些大。还有,她们看我的时候,我有些不自在。听爹说那些贵人规矩多,要是不小心冲撞了他们,不由分说就会被打。我今天都怕做错了什么事。”  唐珏心疼地把兰兰搂紧了些:“小傻瓜,不要在意那些贵人。有什么事,有我呢。还有,我的兰兰才是最美的。”  **   兰兰差不多把字识全后,给家里的父亲和姐姐写了一封信。爹爹身体可好?腰还经常疼不?不要再做那么多农活了。姐姐的绣庄怎么样了?问侯了一番远方的家人后,把自己在京城简单快乐的日子叙说了一遍,又说等明年唐珏中了举,二人就回家看看。  柳守义收到女儿的信,想念之余,不由感叹,真是个傻女儿,举人岂是好中的?大荔县全部的举人两只手都数得过来。而这些举人的年岁,三四十岁甚至头发花白的都有,唐珏一个不满弱冠的人,怎能说中就中?不过,为了不打击女儿,柳守义让人回信时,还是殷切鼓励了一番。说中了当然好,如果不中,唐珏还小,时间还多的是,不要气馁。最后又道依依的绣庄越来越好,兰兰的堂姐柳铁菊也到店里学绣花了。  因为天气严寒,教授兰兰的冷先生得了风寒,这一个月,便不能再来教授。兰兰一下子轻松了许多,除了做些针线,便把书房的书抽着读。她没有目的,完全凭着兴趣乱读。  这一日,依往时,唐珏该回来了,门口却还没有人影。兰兰便穿上风衣,去巷子口等他。英姑跟随在后面。  路边的积雪还未化完,凛冽的寒风、乌沉沉的天空却昭示着又有一场新的风雪。  兰兰在巷子口等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对面街口卖糕点的地方开了一家小书肆,上面挂着一块横匾——三昧书屋。这里邻近贡院和集贤书院,小书肆很多,有的书肆同时还兼卖笔墨纸砚,主要做读书人的生意。  以前兰兰不认字时,看到书总会有深深的敬畏。家里的书是唐珏买的,兰兰还没进过书肆。  一旁的英姑看兰兰冷得直跺脚,提议回家去等。  “既然来了,我们去那个书肆吧。”兰兰指了指不远处的三昧书屋。  书屋里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见兰兰进来,忙笑着起迎,问道:“小娘子想要什么书?”  兰兰翻了翻案上的书,看大多是四书五经之类,家里都有,便略过。  男子看兰兰神色,以为她不喜,便指着后面的一个书架道:“这是市面上最流行的传奇话本之类。年轻人都喜欢,小娘子不妨看看。”  兰兰翻了两本,果然有趣,便道:“哪本书最好?”  男子道:“一般来说,娘子们大多喜欢《西厢记》《娇红记》,小娘子不妨看看。”  兰兰问多少钱。  “《西厢记》二十文,《娇红记》十五文。”  兰兰比较了下两本书的薄厚,看《西厢记》比《娇红记》薄些,还要贵五文,而自己以前和姐姐绣几天手帕,才能挣十来文,便选了《娇红记》。  男子看出兰兰的斟酌,笑了笑没有说破。  《娇红记》讲得是一个叫娇娘的少女与表哥心心相印,却被棒打鸳鸯,最终双双身亡殉情的故事。兰兰看了为书中的主人公流了不少眼泪。  自此,兰兰喜欢上了读各种传奇话本。只是她觉得书太贵,舍不得多买,只在借去书肆的时节多翻几页。  冬日漫长无聊,兰兰去书肆的次数多了些,她一面看书一面可以等回家的唐珏,一举两得。  次数多了,兰兰与开书肆的年轻男子熟络起来。男子名叫高知远,今年二十一岁,因为考秀才屡试不第,家中贫苦难以供他继续读书,才借了些钱一边开书店一边读书。  “那为什么叫三昧书屋呢?”兰兰问。  “家母好佛,常说佛家三昧,而我读书人也讲书中三昧,乃指书中真谛,所以叫三昧书屋。”  兰兰听了,一下子对高知远佩服不已。再看高知远,身材清瘦,一副文质斌斌的读书人模样。相貌虽然比不上许文斌,但自力更生、读书自强,人品肯定不错。想起父亲的回信里,虽然说姐姐开的绣庄越来越好,却一字未提依依的婚事。受了那么大的伤害,依依只怕心灰意冷,难以在丰安镇找到合意的人。如果……兰兰再看高知远,觉得真是天作之合。  兰兰经常来书肆,虽然买的时候不多,但高知远并不生气,至始至终都对兰兰和气有加。兰兰对高知远的印象更加好了。兰兰有些过意不去,加上总在书肆里呆着不方便,高知远便提议兰兰可以租书看。一本书卖二十文,租的话只要一二文。兰兰高兴地答应了。  一来二去,二人更加熟络,加上兰兰想为依依做媒的小心思,有意无意地同高知远话家常。不久,便知道高知远家在城南,家中只有一个母亲和妹妹,妹妹已出嫁,不过离家不远,他照看书店读书时,妹妹可以帮他照顾母亲。  同样,高知远也知晓,兰兰虽然年纪小,但已嫁人,丈夫是个秀才,在集贤书院读书。家里有个姐姐叫依依,和她身量相似,性格温柔,在老家开有绣庄,是个贤惠体贴的娘子。只可惜原先定亲的男子中了秀才后要娶县里的高门之女,与依依退了亲,依依伤心过度,在家陪着老父过活。  唐珏回家时,路过三昧书屋,也与高知远见过两面,见是言语可亲的读书人,心里不免有些吃味。兰兰把心里的打算告诉他,唐珏才明白自己的小妻子原来有那样的想法,便由着她去了。  转眼间,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京城已经开始显示出热闹的气氛。城墙上,每隔两米,便插有亮丽的红旗,旗帜迎风招展,只想飞到天上去。如果立在城墙上,可以看到城内一街两行,本来光秃秃的树干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北面挨近皇城的为了御寒,还穿上了绸衣。皇城外的各个衙门以及城北的高北大户,家家更是洒扫街道,粉刷高墙。  在这寒冷的冬日,这些旗帜、灯笼、粉墙生生为镐京城增添了春日的色彩。  大芮建国近一百年来,国力强盛,四海宾服,现在的庆熙帝登基十七年来,夙兴夜寐,国力蒸蒸日上。万事顺遂的庆熙帝,大概只有一件夜不能寐、难以排解的事压在心头。  据说,这次之所以皇城内外的树木都穿上了新装,因为除了有北面的鞑靼、高丽,南面的安南、琉球、暹罗使节来大芮共贺新春,西北的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也会来朝朝拜,更重要的是,自庆熙帝登基,三位从未进京的王爷也会带着世子来京。  只是,这些热闹与普通人无关。兰兰每日的生活和原先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腊八这日,城内人家煮腊八粥,祭祀先祖。昨日晚上,兰兰和英姑一起帮厨娘准备好了食材,有大米、糯米、豇豆、黑豆、山药、莲子、花生米、银耳八种食材,早上一起床,厨娘就熬好了香喷喷的腊八粥。  简单祭过天地先祖后,唐珏喝完粥,对兰兰道:“我今日有事还要出去,不能陪你。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各大寺院这天都施粥,听说同泰寺的粥最好喝,喝了粥一年会平平安安。你没事和英姑也去看看。”  兰兰一个冬日多呆在家里,听了便高高兴兴地和英姑一起去同泰寺。临出门时,又带了个食盒。既然喝了寺院里的粥可以平安,兰兰想带回来些,让家里的人都喝,每个人都平平安安。  赶到同泰寺时,兰兰惊呆了,寺门口排了整整八条长龙。粥铺前还有十来个老年居士在维持秩序,盛粥的和尚手执大勺,又快又稳地把粥盛到每个人的碗里。  “轮到我们时只怕没有了。”兰兰听有个人说最早来盛粥的人鸡鸣时都起床了,不禁叹了口气,看来这碗粥是喝不上了。她呆了会儿,正准备走,忽然听到有人叫她:  “唐娘子。”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