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川恍然,所谓“九厘九亩银”,按亩征收,一次比一次狠。辽饷在万历末年就开收了,官府为了应付朝廷,根本不管民众死活,这个村的人逃亡了,赋税就放在另外一个村头上,有时候一个甲只有一人,也要承担整个甲的赋税,难怪农民军打到凤阳,老百姓欢欣鼓舞地迎接。
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崇祯点头,更是需要大笔大笔的银子,这时候李自成、张献忠活跃于陕甘宁、湖广、河南一带,杨嗣昌应该正在镇压农民军,不过,杨嗣昌也活不过明年了。
“你以为我们匠户的好过么?你们牙行赚的是黑心钱,若是放在洪武年间,咱们匠户这一行,每年有几十万要进京服役,还是我命好,如今可以拿钱赎差了,我会打铁,也会在书坊印书,一天两百多字,有这手艺,饿不死……”成得基舔舔碗底。
单福不乐意地和他对吵,杨川笑着旁观,一时有些做梦似的的感觉,道:“老成你会雕版印刷?盛泽有书坊吗?写书的吃不吃香?”
“我人在盛泽,却在苏州府城叶敬池书坊当差,今儿是回家探亲。那儿刊刻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是天许斋刊刻的,卖往四方。手稿主人得价我不清楚,但估计不低,再低也低不过我们匠户……”成得基老实巴交地道。
天黑了,三个邻里各自散了,杨川回屋躺下,翻开背包,智能手机还剩百分之五十的电,信号网络是没有的,便关了机。银钱所剩不多,支持不了太久,要不要试试写书呢?
那个时代他还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旅游之时,也在网上写作,或者给杂志社投稿。晚明的读者市场和现代不同,套路却是一样的。
晚明最出名的福建建阳书坊,发行量可观,也是出了名的粗制滥造、盗版模仿,万历二十年南京世德堂出版《西游记》,建阳余象斗立马模仿抄袭,出版《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建阳书坊掀起过狂热的神魔小说、公案小说。
不过,闽中建阳只占了晚明出版印刷业的十分之三,南京、苏州占据十分之七,销往全国。建阳书坊以销量为先,他们会派人调查市场需求,从而迎合大众心理,图文并茂,也有不少低俗的小说,因为读者文化素养不高,建阳书坊也是出了名的错字漏字多、质量粗劣。
至于苏州,颇负盛名的是叶氏家族,成得基东家叶敬池就属于叶氏家族之一。
“抄《红楼梦》吧。”杨川想到就做,第二天就去买了竹纸、墨水、毛笔,由于他爱好文史,繁体字、毛笔字也是会写的,他入过某省的红学会,没少和红学家们论战,一本《红楼梦》,完全背下来了。
这天一直抄到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按通行本来,不按《石头记》,杨川才怀揣手稿,出去百嘉桥附近吃饭。
……
“杨兄。”柳枝拂水的河岸,一艘艳丽的画舫开过来,柳如是上岸,男装弓鞋,行至杨川所在的堤边凉棚:“别来无恙,如今在哪里高就?”
“蘼芜君来了,我说写书你信不信?”杨川倒有点意外,柳如是绝不会专程来找他的,萍水相逢而已,其实柳如是的座上客全是风流名士,等闲人又不入她法眼,这次从嘉兴回来,她都关门停业了,偶尔出来透透风碰上的。
“噢?拿给为兄一观吧,我看到了。”柳如是伸出素手,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已经看到了他怀揣的纸张了。
【注释:根据《崇祯存实疏钞》,崇祯前四年,南直隶属苏州府拖欠金花银额度最大,太仓银一直拖欠,三饷加派,包括其他各种苛捐杂税,几乎持续到明朝灭亡。】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