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到吴江县衙户房办理保结的事情,超乎杨川想象地顺利,那帮“公务员”居然没有漫天要价,只是惯例要了几两银子,户房书吏还亲自请了二把手县丞,盖上公章,杨川等了两天,就拿到了。

事后想想,必然是周县令传信回来的结果,为着讨好黄希宪,而杨川的船承载货物,慢了几步,虽然是预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说起保结,明朝军户任职得有“甘结”,是必须有的,不然兵部审核过不了,但杨川不是军户,县衙给他写的是“难民募兵”,既然是难民,请人作保也省了。

杨川不知什么感觉,我这有钱有房的优秀男人,竟然成了难民?是不是该申请国家援助呢?

话说回来,如此也是好的,保证了他这流程的清白,没有弄虚作假的成分……绝对没有。

一路小跑着回中大街的客栈,杨川边掐指算算,崇祯十三年已经进入秋天了,明年就是松山之战、洪承畴投降。关内也是杨嗣昌兵败自杀、李自成复出……

也不知道他会被安排到山东的哪个卫所。

但无论如何,山东战乱不是最激烈的,即使那里的环境已经非常惨了,一方面有利于他提升实力,一些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战乱正是对他的考验和训练。另一方面,百户头衔,能让他避免被明朝官方追着打的命运,毕竟明政府对待造反的流寇,比鞑子更重视。

明中期暴动的人民,大明也是杀杀杀,杀不完的才安置。

国家大事还离他很远很远,杨川脑中尽管有一些练兵理论,但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还得经过实践来选择,光说是没用的。

在之前枯燥的乘船过程当中,他又翻了几页《练兵实纪》,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是针对南边抗倭的,《练兵实纪》才是北方的情况,杨川选择一番,觉得这本更实用一些,也适合当下的北方情况。

即使是近代,戚继光的兵书也在延安发给各部门学习借鉴。

待回到客栈,到了自己房间门口,见几个随从守在外面,里面坐了一个妇人,肤色极好,体态发福,一身绫罗绸缎,杨川眼珠一转,进去道:“徐夫人何必亲自过来?”

“这位就是杨公子了?”徐佛目光审视地打量杨川一圈,不置可否,气质雍容,哀叹一声:“朝云是我养大的,就如我儿女一般,你又何必替她来还借据?”

那时还没有柳如是,只有学习歌舞以取悦人的朝云,多年下来,徐佛都改不了口了,她起身望着窗外:“她这半生的经历,比我曲折得多,人红是非多,毁谤也多。老身当年是承母业,因此从小未吃大苦。她是从出生不久就被卖,情路坎坷,红粉飘零。你若有心,让她从良,除了乐籍才是正道啊。目今她在你那里高就,你们互定终身了吗?”

“没有。”杨川坐下来道:“朋友之义,借的钱,当然是要还的,如今徐夫人也是从良的人,归家院也不在了,再说我还的是周家的钱。”

何老三去还的,是周采云的借据,柳如是借据有好几张,这一张不过百两左右。杨川这么做,无非在杨柳斋留下一个代理人,也算有来有往,互帮互助。

徐佛也就不推辞了,风韵犹存的脸上,阴晴不定了一会儿:“想必是你嫌弃她出身下贱,曾委身过不少男子?亦或者有了其他良家的闺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