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天都在地里帮父亲干农活,可俊超回来的消息如空气般,传遍了全村。
上次,带着一起去深圳的几个年轻人,都已经陆陆继继开始往家寄钱了。
村里正在家忙秋收的几个年轻人听说俊超回来了,临近黄昏忙完活都纷纷来到李家,言语中满是羡慕,都盼着俊超也把他们带出这个贫瘠的山村,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挣那些不用在地里刨出来的钱。
背井离乡,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个中的辛苦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可这穷乡僻壤,一年二季庄稼收完,什么事都没了,什么收入也没有了,并且这些地在山脚上,极是贫瘠,地里的收入真的是勉强顾得上一家人温饱,孩子上学不得花钱,老人生病不得花钱,婚丧嫁娶不得花钱,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不出去打点工咋办?目前也只有外出打工才能挣点钱、手头宽裕点。
俊超外出打工这几年,家里多多少少有一些活便钱,村里前后邻居家里缺钱了,都纷纷上家里来借,李婶人热情,从没拂过来借钱的乡亲们的脸面。
更有甚者,农闲无收入的时候,一些极端贫困的家庭连买几袋盐的钱都没有,李婶知道了,总是想办法帮忙,不伤了邻居的自尊。
再借都没有自家有更有底气,哪怕出去干苦力,村里的年轻人也愿意。
能带着出去打工挣点钱也是好事,但凡来李家求帮助的,俊超一一答应,并尽力去帮忙,为此俊超在村里年轻人中很有威信。
初秋的夜晚,不再那么闷热,打发走几个年轻人,找出家里最好的两瓶酒,俊超拿着朝村支书年怀山家走去。
年怀山做村支书多年了,村里穷,村委会连个正儿八经办公的房子都没有,借用了村里小学两间房子,农忙时候村干部各自回家收庄稼,村里有什么事,村民都直接找到家里,家里都成了临时办公的场所。
怀山家大儿子在县城农信社上班,女儿在外地读书,农忙时候,也是无人帮助,只有老俩口两人在忙碌。
夜色渐深,刚从地里回来的老俩口简单的煮了两碗面条做晚餐。
看着俊超进了院子,年怀山忙放下碗。
“你这孩子,咋又回来了?”三四个月前,俊超回来过一次,带走了村里几个壮老力,这些年轻人都开始往家寄钱了,他这个村支书没能耐让村里人多挣点钱,倒是这年轻的后生帮了年庄很大忙,带村里几户贫困人家孩子外出挣钱,几家人日子不那么艰辛了,他这村支书也觉得脸上有光。
可才几个月,怎么又回来了?
“这不回来看你吗!”俊超忙把酒放到桌子上。
“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呗,拿什么东西?”在这村里,年姓是大姓,村里人十有八九都姓年,李姓也就那么几家,可这个李姓的娃,虽然只有高中毕业,却和村里的年轻人不论年姓李姓都能打成一片,成了村里年轻人敬重的大哥,又在在外面闯荡多年,办起事来很是老练周全。
每次回来,都不忘来他家坐坐,并且从来不空手。
“年伯,这次回来,是为了孩子上户口的事,还得您多费心。”年伯面前,俊超是有话直说。
“哎,你这孩子,也是命不好,我听你妈说了,说在深圳找了个外地媳妇,本想着生完孩子带着孩子一起回来补办婚礼的,没想到媳妇出车祸死了,可怜的娃,刚满月就没了娘。”
是呀,孩子妈出车祸死了,死无对证,谁又会无聊的去深圳找找他口中说的那个死去的孩子的妈呢。
支书知道了,全村人肯定都知道了。
这个谎话,经他一番声泪俱下的告诉母亲,那就是真的,经支书告诉村里人,那更是真的。
“你这孩子,在深圳找了对象是好事,怎么不提前回来领个结婚证,如今孩子都生了,结婚证没有,准生证没有,上户口的事比较棘手,我上次去乡里计生办问了,人家说啥都没有咋给办,这样吧,明天咱俩再去一趟,看我这张老脸人家给不给面子。”
“那让年伯您费心了。”
“都是自己村里事,能帮多少是多少,孩子,你是咱这方圆几十里最早出去深圳打工的,现在咱们村,家家有几亩薄田,是不缺吃,可家家缺钱呀,你能多带几个人出去打工挣钱也是好事,可是,总是打工也不是个事,你看看,这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孩子是由老人管,可,老人能教育好孩子?你给大伯说说,你有啥想法没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