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兴泰元年(公元 1645年)五月末,澳洲大陆的风带着丝丝燥热,吹拂着大明枪械所的每一寸土地。自朱慈烺视察过后,枪械所主官陈启元便时刻铭记皇帝的嘱托与期望,深知这枪械所的发展对于大明复兴的重要性犹如基石之于高楼。他的心中既有着对未来变革的憧憬,又有着对未知挑战的隐隐担忧,这复杂的情绪在他眼神中交织,每当望向工坊中忙碌的工匠们,都不禁微微皱眉思索。

在那个时代,明朝的枪械制造工艺相较于西方已渐显落后。西方的枪械制造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在枪管的锻造工艺方面,西方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水力锻锤技术,使得枪管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较大提升。其枪管内壁的加工精度更高,能够让子弹在发射时获得更稳定的推力,从而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和射程。而明朝传统的手工锻造和打磨方式,虽然工匠们技艺精湛,但效率较低且难以保证每一根枪管的质量完全一致。陈启元深知这差距,每念及此,心中便满是忧虑与不甘,常常在无人时暗自叹息。

朱慈烺凭借着他从未来带来的知识,决心对枪械所进行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改造。他首先召集了陈启元及枪械所的几位核心工匠,在一间安静的议事厅内,展开了一场关乎枪械所命运的讨论。

朱慈烺坐在首位,目光坚定而深邃,缓缓开口道:“诸位工匠师傅,朕深知我大明枪械制造工艺与西方存在差距。今日朕欲对枪械所进行改造,以提升我大明的军工实力。朕以为,可先从动力源入手。”众人皆专注地聆听着,眼神中带着疑惑与期待。

“朕观西方有利用水力驱动机械之法,我等亦可效仿。在枪械所附近寻一水流湍急之处,建造水轮机房,以水轮带动工坊内的诸多机械,如钻孔机、磨床等,如此可节省大量人力,且能提高加工精度与效率。”朱慈烺详细地阐述着他的构想。

陈启元思索片刻后,拱手道:“陛下圣明,此想法甚是新奇。臣以为若能成功,定可改变我枪械所之生产格局。只是这建造水轮机房与改造机械,皆需大量人力与物力,且我等工匠对这水力驱动之机械,尚需学习与摸索。臣担心这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挫折,影响枪械制造的进度,可又深知此变革势在必行,心中实是矛盾。”

朱慈烺微微点头,道:“陈爱卿所言极是。人力物力之事,朕自会安排妥当。朕会从各地调集能工巧匠,协助尔等。且朕会着人寻找相关书籍资料,供尔等研习。朕亦明白这变革不易,但为了大明的未来,唯有勇往直前。诸位爱卿可有信心?”

一位资深的铁匠师傅站出来,目光坚定地说:“陛下,臣虽对这新事物心怀忐忑,但陛下既已指明方向,臣等定当全力以赴,万死不辞!只是臣有一疑问,这水轮机房的建造,需考虑诸多因素,如水流的稳定性、水轮的大小与功率,臣等对这些并无太多经验。”

朱慈烺站起身来,走到一旁的桌案前,拿起纸笔,开始绘制简单的示意图,一边画一边解释:“此工艺需特制之刀具与机械,通过精确的控制,将膛线缓缓拉制而出。朕会将这工艺的关键要点详细写下,供尔等参考。但这过程需要反复试验与摸索,不可操之过急。朕与尔等同在,定能攻克难关。”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皇帝绘制的示意图,虽仍有许多不解之处,但心中也燃起了一丝希望与好奇。一位年轻的工匠忍不住说道:“陛下,这看起来虽复杂,但若是能成功,我大明的火枪定能威震四方。臣心中既兴奋又紧张,盼着能早日看到成果。”

随后,朱慈烺重点强调了流水线式工作的推行:“朕观当下我枪械所之生产,多为工匠各自为战,虽技艺娴熟,但效率难以大幅提升。朕欲将火枪制造之工序细分,如枪管制作、扳机制作、枪托制作、总装等,每一工序设一工坊,工匠们各司其职,流水作业。如此一来,可使生产流程更为顺畅,减少等待与浪费之时间,产量自会提升。”

陈启元眼睛一亮,道:“陛下此策高明,若能实施得当,确可解我枪械所产量之困。只是这各工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尚需精心安排。臣会挑选最为得力的工匠负责此事,定不让陛下失望。”

朱慈烺道:“陈爱卿可挑选一些头脑灵活、组织能力强之工匠,负责各工序之间的调度与沟通。且朕会制定详细的生产规范与流程,众人皆需严格遵守。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大明枪械所必将焕然一新。”

在朱慈烺的规划与推动下,枪械所的改造工程迅速展开。大批的工匠与劳工被调集而来,在选定的河流之畔,日夜赶工建造水轮机房。水轮的设计与制造参考了西方的样式,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良。巨大的水轮在水流的冲击下缓缓转动,通过一系列的传动装置,将动力输送到各个工坊。负责建造的工匠们看着水轮转动起来,激动地欢呼:“成了!这大家伙终于动起来了,咱们的努力没白费!”

工坊内,原有的机械被进行了改造。钻孔机、磨床等设备在水力的驱动下,转速更加稳定,加工精度也有了明显提高。工匠们在新的动力源的帮助下,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在枪管钻孔工序,原本依靠人力转动钻头,速度慢且容易出现偏差,如今水力驱动的钻孔机使得钻孔的速度提升了数倍,且钻出的枪管内壁更加光滑、笔直。一位工匠兴奋地对同伴说:“这水力驱动的机器真是神了!往日里费尽力气才能钻出的枪管,如今轻松许多,这质量还更好了。”

在工艺改造方面,工匠们按照皇帝提供的方法,开始尝试熔铸枪管粗坯。起初,由于对温度、模具等因素的把握不够精准,失败了多次。但他们没有气馁,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后,终于成功熔铸出了合格的粗坯。一位铁匠看着成功的粗坯,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欣慰地说:“可算是成了,这几天的辛苦值了。只要能把这工艺掌握好,我大明的火枪定能更上一层楼。”而膛线拉制工艺则更为复杂,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调整刀具的形状、角度以及拉制的力度和速度,才逐渐掌握了这一技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