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当然,两者环境不同。

苏联是因为本土被入侵,没有太多时间,美国本土则是稳坐钓鱼台,他们只需要派军远征。

苏联炮弹质量堪忧的根本问题还是上层只相信口径,并不重视炮弹的研发。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则开始对于被帽弹的研究,毅然决然的舍弃已经研究多年的钝头弹。

其实对于被帽弹苏联是有研究基础的。然而当时不知是什么问题,苏联异于常人的决定从零开始研究钝头弹,陆军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不能借鉴海军的经验弹种。

但兜兜转转苏联还是回到原点,他们在二战结束后得到不少德国关于被帽弹研究的资料,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被帽弹。

只是效果相当差…这批被帽弹它们不如美国的截尖弹M318,甚至都不如苏联自己十年前造的钝头弹。

50年代的苏联坦克在防护能力上往往都超越美国坦克,而这种巨大的优势往往都会被美国的火炮给拉平。

美国的火炮与炮弹研究在50年代已经遥遥领先苏联。

而当时的苏联还在做左手厚装甲,右手被帽弹,天下我无敌的美梦…

在坦克装甲方面,二战初期苏联的装甲质量也非常差,并非是造不出好装甲,而是战局吃紧,上面要求尽量节约时间,下面的坦克工厂也只能通过减少热处理的方式来节约时间,扩大产量。

在后来的测试中发现,苏联二战中使用的HHA装甲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比正常的均制钢差很多,防护能力自然也不出乎意料的差。

这一切都是为了产量,因为战局紧张的缘故,苏联不得不放弃质量,只要产量。

因为苏联需要给大量新成立的部队提供武器装备,他们往往通常没办法精益求精。

虽然这也让不少坦克兵,步兵为此白白牺牲了生命。

后来美国人认为苏联的坦克虽然制作粗糙,但也是适合上战场的。

毕竟有时候在一场战争中,数量往往比质量更重要,或许也更能成为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瓦列里在报告中写了一些关于穿甲弹质量的问题,希望上面能尽量提高一下穿甲弹的工艺。

从整场二战来看,苏联过度高估自己与德军的战斗力度与消耗,导致产能过剩。

但苏联自己并不知道,瓦列里是后来人,有上帝视角,自然是清楚些的。

让炮弹多提升一下质量,多减少士兵的牺牲,为未来做打算,这多香呀。

当然,针对于穿甲弹方面,瓦列里也并没有胡乱建议,苏联的科学家有一个说一个的水平都比他要厉害不少。

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简单的提供一下思路。

如果他能单独开创一款穿甲弹,那他真的是无敌了。

对于穿甲弹的类型他都分不清,他只记得游戏里坦克确实有不少类型的穿甲弹,但瓦列里都是哪个爽就玩哪个,这些东西他从都不记得。

对于炮弹的类型他就知道三种,穿甲弹,高爆弹,硬芯穿甲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