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来自前线的消息太少,皇帝两眼抓瞎,许多安排都不好做,只能谨慎行事。
而三位重臣这时候也不好揣测什么,只能小心的提一些建议。
赵错忽然说道:“陛下,临淄起兵,北边也得防备一二。”
皇帝点点头,说道:“命刘叔公持使节,去往代、匽二国,好生安抚。另外,命太原守小心戒备。”
“陛下安排的很妥当,刘叔公是高皇帝元老大臣,命他去代地,想来最是妥帖。”
太尉邹柳点点头,表示没问题。刘叔公德高望重,在民间颇受推崇,再加上他高皇帝元老大臣的身份,去了代国,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本来好好的元正日喜庆之时,结果因为临淄王的消息,给皇帝弄的满心怒火。连带着,他现在看什么都觉得蒙上一层阴影。
而这一切,都源于自己那个冲动的儿子。
十日后,一封檄文自东而来,传至关中。
这份檄文出自临淄王手笔,行文之间,痛斥天子无德,储君暴虐好杀,更是怒骂朝中有奸臣,欲行削藩之策,坏高皇帝之政。
而他临淄王起兵并非谋反,乃是为拨乱反正,重整朝堂,还高皇帝天下。
基于此,临淄王号召所有殷氏诸侯王起兵举义,打进关中,诛杀恶臣奸贼。
檄文发后,鲁王郯王同时举义。
而逃回南方的楚王也表示将会再度起兵。
此外,济北王也表示认同。
如此,关东已有五王举兵。
分别是临淄王、郯王、鲁王、楚王、济北王。
至于北边的诸侯王,尚且没有什么声音。
这份檄文,尽管朝廷有意压制关中平民知晓,但无济于事。
现在,关中的平民基本上都已知晓,殷室又有三个诸侯王造反。
影响谈不上有多坏,但足够恶劣。
因为随着关东殷室诸侯王接二连三起兵,平民们也忍不住嘀咕。
难道天子真的有问题?
否则,他们自家人不至于一而再的造自家人的反啊。
哪怕朝廷后来怒斥临淄王颠倒黑白,歪曲事实,那也没什么用。
说到底,还得看谁赢谁输。
朝廷赢,那就是临淄王造反。
临淄王赢,那就是天子有问题。
平民们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阴谋诡计,但他们懂得吃瓜。
总之,关中又热闹起来。
天授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殷蛟在鲁国公丘。
他的十四岁,从造反开始。
随着临淄舟师开始在大野泽出没,早已分批进入鲁国的临淄军开始大规模南下。
按照殷蛟的想法,临淄王在综合多方考虑之后,决定拿沛县开刀。
彭城的确不能硬打,只能另寻别路。
仿佛天助一般,今年是个暖冬,河面没有结冰,临淄舟师借南梁水进入泗水,而后一路南下,团团包围沛县。
三万兵马,在先锋将军义棣指挥下,不仅包围沛县,其周围的啮桑和广戚也先后被攻陷。
天授二十一年正月十六日,殷蛟乘船,押送一批粮草抵达沛县北三十里的临淄军大营。
抵达之后,殷蛟从义棣口中得知,两日前曾有三千殷军乘船北上,欲袭广戚,却被临淄军提前发现,故而将其挫败。
“如今沛县被围,符亚戊想要继续走水路押运粮草,只能利用获水。”中军大帐,殷蛟看着挂起的简陋與图。
义棣问道:“太子的意思是,我们要举兵东进,经泡水,取丰县,而后进入雍水,阻隔朝廷兵马进入获水吗?”
雍水——获水,是一条河流。只不过,由于泡水注入,以那个点为切割,分成两个名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