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一切皆因为贞观十年,李承乾因母亲长孙皇后去世而心中苦闷,纵马排遣的时候,坠马失足把腿摔断成了跛子。

李世民于是起了换储的心思。

以至于贞观十二年,说出兄终弟及的话。

所以啊,可知最起码早在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就已经露出想改立李泰为太子的苗头了。

而再结合李承乾的悖逆之举,恰好是从贞观十二年,李象穿越前一年开始,越来越扭曲,一切恰好契合。

李世民想易储可谓处心积虑。

他任命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相继摄李泰府事,二人为李泰暗中贿赂结交朝臣。

史书《旧唐书·韦挺传》记载:“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禁中语左迁,时挺亦预泰事,太宗谓曰:「朕已罪正伦,不忍更置卿于法。」特原之。”

事发后,李世民对韦挺叹息道:“朕已罪正伦,不忍更置卿于法。”

特原之。

赦免了韦挺。

也就是李世民早知道李泰意欲谋嫡的事,但他没有处置,选择了轻拿轻放。却将“只是将自己的话泄露给李承乾听”的太子左庶子杜正伦贬出了朝廷。

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重罚李承乾的东宫属官。

之后更是为魏王李泰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征召学士人才。又以李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直至朝堂。

贞观十六年四月,就在五个月前,下诏李泰移居武德殿。其宠异如此,待遇跟太子李承乾并列。

一个礼秩僭越、乘舆上殿还能置文学馆的皇子,不就是活脱脱的第二个秦王么?

李承乾能坐得住才有鬼了,任谁坐在太子之位上,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群臣上书劝谏后,李世民为了“弥补”李承乾,下诏今后太子东宫用度不用限制,任李承乾取用。

东宫一众属官深知不妥,劝李承乾上书拒绝。

李承乾上书。

但李世民再次下旨,坚持原诏。

于是就发生了李承乾六十天花费了7万匹帛的事。

要知道朝廷一年收庸也不过一百万匹。

李世民一贯信奉节俭,却对此事,对李承乾选择放任。

这是什么?

是纵容,捧杀。

一如春秋郑庄公“郑伯克段于鄢”的手段。

李世民如此作为,李承乾这个大傻子看不出来,但群臣不傻,非议汹汹。

李世民为了堵群臣的嘴,下旨命群臣中最是忠直,敢于直谏的郑国公魏征为太子太师,令卧护太子。

以显示自己没有废太子的心。

可是有一点,他下旨的时候,魏征已经病了一个多月,连朝都无法上。然后历史上,过了三个月,魏征就病逝了。

如果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李世民的话。

这是不是可以说也在李世民的谋划内?

不是说李世民毒死了魏征。

而是李世民知道魏征病重,寿命不久矣,然后才下的旨任命他为太子太师。

“卧护”二字可知其中精髓。

李世民深知自己主动废太子会朝堂动荡,更会引发青史异议,有损他的威名。于是有意纵容,让李承乾一步步自我毁灭,以达成目的。

这当然只是猜测,更是对千古明君爱民如子的李世民的不敬。

如果可以,李象不愿如此揣测。

但如果以谁是受益者,谁就是凶手的结果论来看,李世民无疑就是这个幕后黑手。

李承乾作恶多端,不能承社稷,他“不得不”废太子,是太子咎由自取,他实属无奈。

但结果,确实是他废掉了李承乾。

李象不是阴谋论者,更不想恶意揣测李世民,可是一切的答案都指向这个结果。

不然不足以说明,明明英明神武千古无二的唐太宗李世民,万事英明,可是为什么就在子女事上如此糊涂,甚至已经不能用糊涂来形容,而是昏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