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都是懂行的,虽然论文里写了老美研发氢氧机时遇到的很多问题,其中包括涡轮泵问题,但他们很快就想到了自己身上。
通常情况下,火箭发动机需要一个硕大的涡轮泵来向燃烧室内压入燃料,其重量通常要占到火箭发动机的一半以上。在满足火箭总体方案的条件下,设计师会对涡轮泵进行最优设计——尽量把涡轮泵设计得又轻又小。
问题恰恰出在了这里。
“我们为了追求性能,设计得太优,可靠性反而降低了。”
“尤其是技术力不够的时候,这么做有非常严重的问题!”
“想验证也简单,试车!更长时间和更恶劣工况的试车!”
国内很多东西都是以“稳”为主,航天工程更是如此,毕竟国内的航天发展出过很多人命,每一项规定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那种硬顶着质疑,不相信自己的设计有问题,一定要发射的情况不会发生。
既然想到了问题,那就不能带着问题上天。
试车不难,y77发动机的制造速度并不慢,试车仓库里已经有好几台了,装到试车台就可以进行试车。
只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开始的时候他们想先来一个常规试车,等之后再来一个更暴躁的试车,结果刚试车就出现了问题。
发动机启动后,一秒内涡轮泵就可以达到工作转速,高温高转速下,然后很快涡轮泵局部结构断掉,发动机熄火。
用涡轮泵设计部的专家说法就是“从裂缝到断开就是眨眼间的事”。
现场所有人都傻了。
但他们可没时间傻愣着,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赶紧把涡轮泵损坏的发动机拆下来,换上另一个发动机继续试车。
结果一连试了五台发动机就有三台涡轮泵损坏,其中两台是普通试车坏的,一台是暴躁试车坏的!
y77还真有问题!
首飞没出问题完全是运气好到逆天,只要运气稍微差一点,那火箭带着卫星能一块扔海里!
“果然,我们之前过于乐观了,涡轮泵设计就是有问题,并且制造工艺也有问题,想要极限减重的一体成型技术我们果然掌握的很勉强。”
“下一发长征五号还有五个月就要发射了,我们现在改进涡轮泵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怕是来不及。”
这确实是个问题。
不过在场的都是技术专家,很快就有人提出:“y77最早的时候有个保守设计,就是涡轮泵使用分体结构制造,它的优点就是非常可靠,缺点是比较笨重,不如一体成型的结构轻巧,性能不优越。”
有人也想起来了:“没错,有这个设计,可以先把它用在临近发射的几枚火箭上,长征五号有不少设计冗余,足够应付那几个任务,然后我们可以用一年的时间设计出新的高技术涡轮泵……”
众人都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不会耽误发射任务。
研制团队的不仅仅有老年专家和中年专家,还有二十多岁的年轻精英。
甚至有人是金陵航空航天大学里出来的,看过《向往,知道路云在里边写论文。
毕竟路云原来也算航天口的嘛,都是自己人。
现在论文内容对上了。
所以就有年轻人提议:“要不要请那个路云,也就是那个写论文的明星来一趟?”
众人凝视。
“呃,不请也行,毕竟所里有保密条令……”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