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人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小顺子佩服地说:“李阳,你可真厉害!这灯谜都难不倒你。”
接着,秀兰也摘下一个灯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这次,李阳还没来得及思考,建国就大声说道:“我知道,是‘告’字。把‘牛’字下面的一竖去掉,再加上‘口’字,就是‘告’。”
大家都为建国的聪明才智鼓掌,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也是瞎猜的,以前听别人说过类似的。”
在猜灯谜的过程中,李阳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会到了与大家共同参与的乐趣。他发现,这些灯谜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观察。
看完花灯,大家意犹未尽地回到四合院。院子里,孙大妈已经准备好了烟花。小顺子兴奋地拿起烟花,点燃引线。瞬间,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四合院。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李阳站在院子里,仰望着绚丽的烟花,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元宵节,他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的节日氛围。他深刻感受到,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凝聚。
此后不久,端午节也接踵而至。四合院的女人们早早地聚在一起,准备包粽子。李阳像上次一样,积极参与其中。他看着孙大妈熟练地将粽叶折成漏斗状,放入糯米、红枣和五花肉,然后用绳子紧紧捆绑,动作一气呵成。
李阳拿起两片粽叶,学着孙大妈的样子尝试包粽子,可粽叶在他手中却总是不听话,不是漏米,就是绑不紧。孙大妈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粽叶要这样折,米不要放太满,绳子要系紧,不然煮的时候粽子会散开。”
在孙大妈的帮助下,李阳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他兴奋地展示给大家看:“你们看,我包成功了!”
大家纷纷为他鼓掌,秀兰笑着说:“李阳,你学得真快,下次肯定能包得更好。”
包完粽子,大家又一起制作香囊。秀兰拿出各种香料和彩布,教大家制作香囊的方法。李阳看着秀兰纤细的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将香料装入彩布中,再缝制成精美的香囊,心中满是佩服。
他也拿起针线,努力尝试。虽然过程中针总是扎到手指,但他没有放弃。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香囊。虽然香囊的形状有些歪歪扭扭,但他却格外珍惜。
端午节当天,大家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戴着自己制作的香囊,一起在院子里举行了简单的祭祀仪式。孙大妈向大家讲述着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李阳听得入神,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知道,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蕴含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祈愿。这些传统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在这一个个传统节日的活动中,李阳不断受到文化的冲击和洗礼。他从最初的好奇与陌生,到逐渐理解和融入,每一次的体验都让他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他明白,这些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的灵魂,也是连接邻里之间情感的纽带。而他,也在这片文化的滋养下,真正成为了四合院的一员,与大家共同守护和传承着这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