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桂枝:古老而神奇的药用瑰宝

一、桂枝的植物学特征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肉桂是一种常绿乔木,树皮呈灰褐色,有芳香气。其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革质,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离基三出脉,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小,白色,花被片6,两轮排列。果实为椭圆形,成熟时呈紫黑色。

肉桂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生于山地、丘陵的疏林或密林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这些地区的独特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肉桂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其生长过程较为缓慢,通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达到适宜采取嫩枝的阶段。肉桂树的高度可达10 - 15米,树冠茂密,树干通直,在山林中颇为壮观。

二、桂枝的历史应用与文化渊源

桂枝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传统医学典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桂枝列为上品,书中记载:“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这里的牡桂即与现代所用桂枝有密切关联。在古代,桂枝常被用于治疗各种外感疾病,因其具有独特的解表散寒功效,备受医家青睐。

在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更是被广泛应用。如着名的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经典方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通过调和营卫,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从而解除外感病症。此外,还有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众多经方中都使用了桂枝,充分体现了其在古代治疗外感病及多种杂病中的重要价值。

从文化角度来看,桂枝在古代不仅是一味良药,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在一些传统习俗中,人们会用桂枝等香草来辟邪祈福,认为其具有特殊的灵力。这反映出桂枝在古代社会中,不仅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融入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三、桂枝的炮制与鉴别

(一)炮制方法

桂枝的炮制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净制、切制和蜜制等。净制时,选取优质的桂枝药材,去除杂质及残留的木心,确保药材纯净。切制则是将净制后的桂枝,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切成小段或薄片。小段一般长约3 - 5厘米,薄片厚度约1 - 2毫米,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蜜制桂枝是较为特殊的炮制方法。先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然后加入净制并切好的桂枝段或片,用文火拌炒,使蜂蜜均匀地附着在桂枝上,炒至桂枝表面呈金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千克桂枝,通常用蜂蜜25千克。蜜制后的桂枝,其性味由辛温变得更加甘温,增强了温中补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病症。

(二)鉴别要点

性状鉴别:桂枝呈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 - 1厘米。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气香,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显微鉴别:桂枝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1列,嫩枝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3 - 5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有油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分泌细胞,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 - 3个成束。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 - 2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单个散在或2 - 3个相聚;木纤维壁较薄。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取桂枝粉末0.5克,加乙醇10毫升,密塞,时时振摇,冷浸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毫升含1微升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 - 15微升、对照品溶液2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 - 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通过这些鉴别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桂枝药材的真伪优劣,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和疗效。

四、桂枝的化学成分

桂枝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含有挥发油、桂皮酸、香豆素类等成分。其挥发油含量较高,是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包括桂皮醛、桂皮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苯甲醛等。其中,桂皮醛含量较高,具有特殊的香气,是桂枝挥发油的标志性成分,也是其发挥多种药理活性的关键物质之一。

桂皮酸是桂枝中的另一种重要成分,属于有机酸类化合物。此外,桂枝中还含有香豆素类成分,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这些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桂枝的药用价值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上述成分外,桂枝还含有少量的多糖、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它们共同构成了桂枝复杂的化学成分体系,协同发挥着各种药理作用。

五、桂枝的药理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血管:桂枝中的桂皮醛等成分能够扩张血管,特别是外周血管,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通过扩张血管,能够增加肢体末梢的血液供应,对于一些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手足冰凉、肢体麻木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研究表明,桂枝提取物能够使实验动物的血管管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微循环状态。

调节心脏功能:桂枝对心脏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它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使心脏泵血功能得到提升,对于一些心功能较弱、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然而,当剂量过大时,桂枝又可能抑制心脏功能,这提示在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剂量。此外,桂枝还能够调节心率,使过快或过慢的心率趋于正常。

抗血栓形成:桂枝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桂枝通过抑制这一过程,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研究发现,桂枝提取物能够显着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等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血小板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增强免疫功能:桂枝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它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能够更有效地吞噬病原体等异物,从而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此外,桂枝还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在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动物中,给予桂枝提取物后,发现其免疫指标如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均有明显提高。

抗过敏作用:对于过敏反应,桂枝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可以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如组胺、白三烯等,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道过敏症状等。临床研究发现,在治疗一些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时,加入桂枝的方剂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抗过敏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