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正式开课。论语已学过半。刘先生算是知道小姐的才学了,不以常理论,加快了教学进度。不知不觉来到了人间四月,卫照临感觉春天才真正来临,夹袄终于脱了,人顿时一身轻松。在这近一年的时间内,卫照临身体素质突飞猛进,书写章法也进步不少。
在这期间,她见与闲书阁、祠堂一列的武宁院空闲,就告诉国公爷自己日后在后院见人待客不方便,能否把武宁院给她作为处事之所。国公爷一口答应,就叫聂管家按卫照临意思去办。
卫照临没有对武宁院内原先的会客室——功道堂进行改动,还作为会客室,让聂管家把连排的两个倒座房和杂物房打通,只留两个窗户,其余全部封死。屋内一边竖起粗柱两根,入地三尺。两柱之间横一木,中间吊一巨大沙袋;一墙挂一松木圆盘,圆盘用红漆描画数圈,且叫聂管家打制数枚铁钉,铁钉无帽。这是卫照临用来练习暗器的。前世主要用枪,冷兵器也就是匕首和钢弩了,也练过投掷匕首。现代战争主要是远程打击,贴身肉搏很少。古代就不一样了,近战很多,但射箭、暗器等武器无疑既能远距离打击对手保护自己,又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谁愿意肉搏呀,所以卫照临决定练习投掷。
聂管家没多想,他知道小姐这样做自有她的章法,一切照办。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练功房。她知道世人不知太极拳,但如果练习形意拳和八卦拳,人家一看就知是在练功夫。由于心中的那座山,她不敢在小花园里练了,所以要了武宁院,名为待客实为练功。
现在卫照临早晨和晚上都在武宁院练习形意拳和八卦拳,四肢力量和身体柔性练习更不可少,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外加近一年的十三式太极和马步练习,这形意拳和八卦拳功力见长很快。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卫照临想要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明眼可见卫照临又长高了,有一米六五左右,强身三要素和基因遗传的力量正在突显。
这日休沐,卫照临想探究竟。她让白檀前去武胜院禀告国公爷今天自己要出门,让王嬷嬷和白苏把自己捯饬得高贵富有些。卫照临髻插金簪,头戴帏帽,身穿描画苏白襦裙,手戴碧透玉镯,足踏鹿皮小靴,尽显大家闺秀,豪门子弟。一句话,让人看了就是不差钱的主。王嬷嬷三人都说好看,仙女下凡,惊为天人,但不知小姐盛装何为。卫照临没解释,叫白檀多带些钱,穷家富路。
在古代身边带钱真不方便,先前除了拜年时国公爷给了卫照临一串钱——一百文铜钱,就没见过钱。这一枚铜钱和现代的一元硬币差不多大,中间方孔便于穿绳,以致一枚铜钱的重量比一元硬币轻多了,也就二至三克,但古代没有大额纸币呀,这个时代估计银子和银票也还没出现。你要是带上一贯钱也有五斤呀,如果几百贯估计就得人扛马拉了。所以古代上街负担不轻,但对达官贵人来说这都不是事,有下人担着。卫照临带着白檀从便门第一次走出了国公府。
出了国公府,白檀成了路引。府前是平安道,北连宫城平安门,南接崇阳门,相当于北京城的长安街了。右转向南来到一路口,再左转向东进入中直道,一直前行便见一街一桥,街叫御河道,桥唤平安桥,桥下一河,就是望江了,御河道和望江平行。
卫照临没有过桥,而是沿着御河道向南走去。道的两边基本都是砖木或全木结构的小楼和平房,檐飞角高,窗镂格回,古韵十足;门前商旗飞飘,店楣铭文灿灿,来往人群衣着不凡,显示此街为高端消费之地。卫照临边走边看,就见到了采芳斋。这采芳斋名不虚传,糕点品种繁多,制作精良,造型别致。卫照临回身向对面看去,一座二层酒楼映入眼帘。酒楼名叫仙客楼,坐落河畔,正对采芳斋。
卫照临让白檀买了几块栗子糕就往回走,穿过中直道继续向前,不久就来到了御糖坊,坊中摆放着各种糖制品,如酥糖、硬糖、黑糖,黄冰糖等。卫照临又转身向河畔看去,斜对面有一二层茶楼,名叫闲茗馆。卫照临算是明白了,这河边都是些楼堂馆所,吃喝聊天看江景,而对面是衣食器具,寻常人买之即走的店铺。
卫照临让白檀买了几块酥糖继续前行,就见一首饰铺,名叫玉琼阁。进入阁内,金银玉器琳琅满目,而卫照临一眼就看中了两支白簪,簪头刻有素梅一朵,便问这簪子是用什么做的。
伙计满脸笑意,忙答道:“小姐,这是用白玉木做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