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材料的筹备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却依旧摆在张嫣的面前——用于研磨材料的磨房尚未建成。这意味着石头、石灰石以及铁矿粉等重要原料无法进行精细的研磨处理,且还需按照精确的比例进行混合,这一状况让张嫣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与苦恼之中。
张嫣站在那堆积如山的原材料前,眉头紧蹙,目光中透露出焦虑与不安。她深知,这些未经充分研磨且比例失调的原料,是无法制造出高质量的水泥的。而磨房的缺失,就如同横亘在她前进道路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挡住了她迈向成功的步伐。
“这可如何是好?”张嫣轻声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困惑。
她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每一个想法似乎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建造磨房需要时间、人力和大量的物资,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确保原料的保存不受影响,如何组织协调工匠们的工作,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无一不是棘手的难题。
张嫣在原材料堆旁来回踱步,思绪如同乱麻。她想到,首先要解决的是选址问题。磨房的位置既要靠近原料存放地,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又要考虑到水源和动力的获取,以便为石磨的运转提供充足的支持。
“是选择靠近河流,利用水力驱动石磨,还是在附近寻找合适的风力资源呢?”张嫣思考着,“水力虽然稳定,但可能会受到季节和水流变化的影响;风力虽然清洁,但不够稳定,难以保证持续的生产。”
除了动力问题,石磨的设计和建造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张嫣深知,传统的石磨结构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研磨需求。她需要一种创新的设计,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原料,并且能够精确地控制研磨的细度。
“或许可以参考一些古老的水车和磨坊的设计,结合现代的机械原理,进行改进和优化。”张嫣暗自思索,“但这需要找到精通机械制造的工匠,还要有足够的试验和调试时间。”
而在这一切进行的同时,如何保证原料的质量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铁粉和铁矿粉容易受潮生锈,石灰石在潮湿的环境下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其成分和性能。
“必须搭建临时的遮雨棚和防潮设施,对原料进行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张嫣决定道。
此外,还有人员的调配和管理问题。建造磨坊需要各类工匠的协同合作,包括木匠、石匠、铁匠等等。如何确保他们之间的沟通顺畅,工作高效有序,避免出现混乱和延误,对于张嫣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张嫣感到压力如山,但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她召集了相关的官员和工匠,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