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交替撤兵
北边四五里处,另一个匈奴大部正在持续集结。
不时就有附近驻屯的铁弗匈奴、杂种匈奴、杂胡小部向这里汇聚。
只是南边烟尘弥漫,看不清战场形势也就罢了。
更让这些匈奴贵族厌恶的是这种干燥天气里的扬尘,他们若介入战斗,也要陷入扬尘中。
视线不好的时候,谁投入的人越多,谁误伤的就多。
就在他们观望之下,战斗停歇,扬尘渐渐散去。
汉军已开始打扫战场,而汉军的援军也从驰道两端的荒地压了上来。
这些人行动虽缓,也践踏出扬尘,难以观望、查明具体有多少。
于是临时指挥、号令的羌渠部名王敛众固守,不动如山。
战场内,各种车辆紧急抢修,即便不能维修,也要多用马匹,尽量拖拽回去。
伤员登车,阵亡的吏士绑在马背上。
快速搜集各种器械、铠甲以及匈奴人的头颅,情况紧急,否则连匈奴奴隶的破烂皮袄子都要扒掉。
哪怕是鼠皮、兔皮缝合,祖辈传承毛都磨光了烂袄子,洗一洗,冬季御寒能裹腿御寒,也能拆了给马匹做鞋套。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骑士还没来得及更换蹄铁。
时机还不成熟,赵基准备一口气尽数列装,打匈奴措手不及。
而汾水流域的战争,对马蹄磨损也小,不是非常迫切。
蹄铁技术越迟越好,否则以后垄断凉州、并州马匹贸易后,不利于给曹操、吕布、刘备这些人卖马。
不能说是计划报废,但也差不多。
匈奴、鲜卑、乌桓人即便一些部落掌握了蹄铁,也因为马匹自然增殖快,不舍得下蹄铁这方面的成本。
可对袁绍、公孙瓒、曹操等人来说,蹄铁成本很低很低。
尤其是公孙瓒,他这里大规模列装蹄铁并取得好看的战绩,那么幽州豪强立刻就会跟进,紧接着军备竞赛下,乌桓、鲜卑也得咬牙跟上。
到时候乌桓、鲜卑人的骑兵就能在黄河以北远距离奔袭。
虽然头疼的是袁绍、曹操,最终自己也难逃。
因此,与朝廷分手之前,若无必要,赵基会延迟蹄铁的列装。
总感觉未来蹄铁、或者铜铸的马掌,会成为贸易热门商品。
攻下太原之前,太原豪强肯定会做这方面的买卖。
赵基骑乘月里黑,手里抓着水囊,不时饮一口。
哪怕现在,他呼吸一口,都有浓郁的土腥气。
他巡视各处,视线内的各种尸体都已经翻过来,尽皆是无头的尸体。
各种相对好一些的皮甲、铁甲也被扒下来,堆在车上,或打捆挂在马背。
匈奴义从、河东骑士也分出部分人手协助打扫战场,各处黄土地面上插着的箭矢也会尽可能搜集。
荒废田地里土壤松散,箭矢保存基本完好。
车辆装了伤员的优先撤离,许多头颅无处装载,只能用布袋装了挂在马前,要么被一些吏士挂在腰上。
被抓的百余名俘虏也用绳索绑成一串,每个人脖子上挂两颗头颅,也充当运力,在轻伤骑士监督下撤离。
徐晃、去卑顺着驰道,来到‘虎贲中郎将’战旗处,就见赵基马前挂着一颗头颅。
去卑一眼认出来是黑狼部的名王,多少算是个熟人,但也只是认识。
去卑再落魄,也是匈奴王族;黑狼部名王太阿厚只是贵种旁系出身,能当大当户已经算是到头了。
匈奴人不喜欢狼,能用黑狼图腾,就知道这一支有多么的偏离主流。
徐晃、去卑一跃下马,上前拱手:“侍中。”
“稍后我率虎贲于当道殿后,左右交替后撤,每次后撤两三里就结阵等候。”
赵基看向去卑:“贤王这里先撤,先后撤二里路,随后公明兄再撤,后撤三里;我后撤与贤王汇合时,贤王后撤三里;贤王这里立阵平稳后,公明兄再撤。我三部交替后退,每次必须有立阵断后者。”
“喏!”
去卑、徐晃拱手应下,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苛刻,是赵基先断后,才到他们两个轮流交替断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