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石油正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树只需要搞明白煤铁,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树以石油为根基,炎华地区的石油不仅开发难度大,而且质量也不怎么行。
即使在当前并无必要,大古仍认为,对二工所需的技术储备总是要做的,而且必须再打个提前量。
于是他找到了【干馏法】:
将煤成堆干馏,即可得人造石油,副产硫酸铵,也就是【氮肥】。
此外,随着工业技术的摸索和改进,更多向上攀登的基础科技被他点亮。
包括,精炼制取硫磺,即,毛磺转块磺和块磺转精磺,从这个生产过程所得的脚料中可得副产【硫酸铵】。
以及改进土法炼焦,更高效地获取焦煤,并取更多副产焦煤油和硫酸铵。
渐渐地,陆大古不再满足于仅作为“副产”出现的氮肥那点可悲的产量。
“全国氮肥产能总共不过几百吨,对百万平方公里来说,杯水车薪,汉国还有上千万人处于饥饿状态,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出于同样的目的,【磷肥】、【钾肥】开发提上日程。
最终他得到了几种主要的批量制法:
一,硫磺厂设备土法制硫酸铵【氮肥】。
其所用设备大致分为【粉碎设备】,有机械动力设备的可用圆盘碾磨机;有水力可资利用的可用水力碾臼;无上述条件的,可用人工碾臼,但须能充分满足后续浸取工段的需要;
【浸取设备】,包括用三四厘米厚的术板做成的木桶,高一点二米,铁皮箍成并铁皮上涂油漆,防止锈蚀漏水,作为【浸缸】,以四到五个桶为一组,按梯形从高到低设置,桶底侧面开孔,内以青砖及大小碎石作滤层,然后外设存储缸、石板或木板材料的导流槽,辅以竹管,组装成可以就地取材,简陋但有效的循环系统;
【澄清设备】,用高约零点九米,平均内径零点八米的木桶沉淀;
【过滤设备】,内部用青砖、棕叶、焦煤或卵石、木炭碎粒及细沙、竹编板做成滤层的大木桶;
【浓缩设备】,大铁锅熬煮;
【烘干设备】,相当于改造过的东北大炕。
上述整套设备并不复杂,获取也不难,搞明白了构成,最快一星期内就能搞定,且可保证日产至少上百公斤硫酸铵。
二,骨粉、磷矿制【磷肥】。
骨粉、磷矿是天然的磷质肥料,但其速效磷只有0.24到0.304%,为提高磷效,陆大古摸索出了制过磷酸钙的方法,
即,取骨粉或磷矿石粉一百斤,水三十八斤,硫酸二十九斤,硫酸缓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再将原料慢慢加入硫酸水中,加时经常用木棒搅动,加完后再搅三到四分钟,然后加温到一百度,经过两三小时,最后冷却捣细,就成了灰白色粉末的磷矿粉,或白色的骨粉磷矿粉。
这还只是少量的制法,如须大量制造,可以在平地上用砖头砌成一立方米大小的池子,先把原料放人池中,再将硫酸与水配好,然后将硫酸水加入池中的原料,一人慢慢的加,一人用工具搅拌,加好后再搅拌五到十分钟,接着封池两到三天,再将内部产物晾干打碎,或混入厩肥就可以了。
这种土法制造的过磷酸钙,骨粉过磷酸钙含速效磷6.94到8.588%,磷矿石过磷酸钙含速效磷2.575到4.043%。
三,三种土法制【钾肥】。
第一种是用碱砂分级提炼,制成硫酸钾、氯化钾和碳酸钾,每百斤碱砂可以制成含钾42到44%的硫酸钾三十多斤,还有约五十斤的碳酸钾和几斤氯化钾;
第二种是用二十斤石膏,四十斤碱水(44度),四十斤水混和蒸煮,制成硫酸钾三十二斤,合钾21到23%;
第三种是用盐二十斤,碱水三十斤(44度),加上五十斤水混和蒸煮制成氯化钾三十二斤。
如是,汉国大片地区肥料空缺得以补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