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引起巨大的社会风潮之后,走进电影院去看《民国之心亡》的群体数量激增,人们对于问题的讨论也脱离了原有的“姨太太”“男与女”这样狭隘的话题。
更多的是对电影中所表达的时代,或者是真实历史中存在的这样一个时代的讨论。
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网络影评人看完电影之后,连夜用其他影视作品硬是剪辑出了一份影视评价视频出来。
“同志们好啊,我是古月影带你看电影。”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部正在上映的电影《民国之心亡》”
“相信这几天在网上激情冲浪的朋友对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
“就在前几天,因为这部电影的情节激起了巨大的讨论,老胡我呢,也是趁着这股风潮进了电影院,去看了这部电影。”
“整篇电影看下来,带给我的只有两个字。”
“吃人!”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观影时能让我想起谁,那必然是鲁迅了。”
“这部《民国之心亡》在我看来,完全可以视作是《狂人日记》的精神续作。”
“导演很巧妙的进行了错位,在狂人日记里主角是个受害者,在我们的视角里他就是个“疯子”,周围的加害者们却表现得冷静。”
“民国之心亡里,主角却是以一种叠加的状态出现的,他身负着巨大的仇恨,选择了从军这条道路。”
“进入军队的那一天,他的视角就形成了一种错乱。”
“一方面,在他回想起自己家人被军阀杀戮时,他毫无疑问是当时那个混乱社会的受害者,对于他来讲,那些军阀,溃兵,土匪。都在吃人!”
“另一方面,当他加入军队这个暴力机构时,尤其是导演巧妙的给了他一个“老北洋”的身份时。”
“他在这个“吃人”的圈子里也处于人上人的地位。”
“作为一名新兵,他识字,别的老兵有求于他,面对其他部队,他又可以展示自己老北洋的骄傲。”
“拿最多的军饷,打最舒服的仗。军官仰仗他们,他们欺压别的士兵。”
“一切逐渐成为习惯。”
“尽管电影几乎完全以主角陈程绍的视角展开,但是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我们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听。”
“整部电影里,主角的台词并不多,怀揣着仇恨的陈程绍总是很沉默。”
“大多数时候都是陈程绍在看,在听。”
“他看着军官们吃士兵的血,老兵吃新兵的肉,新兵去抢百姓的命。”
“陈程绍痛恨杀死家人的军阀,可他身处在一支军阀的部队里时,他看着听着其他士兵去杀死其他平民时却也无动于衷。”
“我们是可以听到陈程绍的心内独白的,“这不归我管”“这不关我的事””
“接下来,在其他士兵的带领下,观众跟着陈程绍开始去吃人了。”
““我”去抢夺逃难的平民最后一粒粮食。”
““我”去抢走可怜车夫的黄包车去发卖。”
““我”给任何一个“我们”惹得起的人一巴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