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筹划基业
赵朗道:“这段时间我也考虑了很久,本来我到这方世界,发现自己肯定回不去那原来的世界后,心里只想在这里快活地生活就行了,但接触这个真实的现状,看到那些流民,看到那刘都监,看到张家村的村民,才知道要想在这里悠闲生活却是不容易啊。要使自己富足,要帮助流民生活温饱,要帮张家村的乡亲脱困,还是要细细筹划才行。于是我设立了酿酒作坊,还计划了纺织作坊,但后来又觉得这样还是不够。你看那江州城外那些流民,起码也有一二千人吧,还有这张家村及周边的乡亲,也有五六百人吧,单靠这个小小的酿酒作坊和那准备建造的小纺织作坊,是不能容纳这么多帮工的。据杨德昌说,那窝棚的流民每天都有几个人饿死,官府施粥已超半年,现在也束手无策。怎样才可以让他们生活好一点,最起码不至饿死呢?我想了很多很多。正所谓能力越强,则责任越大,我这个从天上下来的人,既然有法子可以帮助百姓脱困,那就要努力做好,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就召集你们这帮有能力的人一起努力。”赵朗这是要从大义上捆绑这伙人了。
众人听了赵朗吐露心迹,大义凛然,仁爱无边,都不由得静静地听,定定地看,仿佛那赵朗头顶上有一层金色的光圈,神圣而庄严,俨然就佛祖与三清之结合化身,大慈大悲,法力无边。令人崇拜而向往,转而不由自主地也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大了起来。
赵朗又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打抱不平。我们这些有大能力之人,就要为国为民,就要打抱不平,尽力做能力范围内的事,官府靠不住,寻我们就自己来。”
众人都在跟着喃喃自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打抱不平”,细细回味,不由得拍案叫好。等回过思绪,众人的思想境界都得到了提升,都沉浸在这句话的意境之中,下一刻,众人都下定决心,要以这句话为行为准则。
赵朗心中暗想,小样,这是人家金大侠的名句,不知忽悠了多少人了,拿来忽悠你们,还不是洒洒碎。不成功忽悠你们,我又怎能做一个成功的甩手掌柜呢。
赵朗又道:“我的初步计划是通过酿酒作坊积累资金,然后把对面的江心岛买下来,作为我格物门的产业基地。那岛四面环水,最长约三十里,最宽处约十里,对于我们这些在水下能自由行走之人,这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买下来后,就在岛上开设扩酿酒作坊,开设大型纺织作坊,还有其他产业等等。同时还可以岛上种植粮食、棉花等作物,预计可以按纳三万人在岛上谋生。有这天赐之地,我格物门定可壮大兴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完善格物门的架构,积累资金,购买岛上的土地,兴建码头,建造船只,发展营生的产业。”
张横上前说道:“门主,那个岛我经常上去,岛上耕地不多,周边是淤泥或滩涂地,进岛之路只有三条。因交通确实不便,岛上居民甚少,大都是渔民。那岛上土地大多是荒地,若是钱银足够,买下那岛上的土地最容易不过。只是您所说的种植棉花是什么样的作物?”
赵朗道:“棉花之事,往后再跟你详说,现当务之急是先筹划买岛之事。”
许贯忠道:“门主之谋划让人佩服。这几个月我在江州鱼排帮工之余,也曾上过几次那江心岛,上面居民不多,估计有几百人左右,都是渔民。在那地方,你没有渔船,根本无法出入,因而一般人都不会上岛做啥营生。明天我再上岛去做一番堪查,回来再向门主禀报。”
李俊上前说道:“门主,我这此年贩卖私盐,略有积蓄,愿献白银五万两,以作门内发展之用。”
赵朗一听大喜,有了这笔资金,就不用等原始积累,可以直接大干快干了。同时心中也暗暗盘算,这盐业的生意可真是赚钱,下一步要考虑进入这个行业。赵朗知道宋朝的制盐法都是煮水制盐,而晒盐法则要到元朝才被人发明,既然这盐业生意这么赚钱,那下一步就有计划地推出晒盐法。
于是赵朗也不拒绝,爽快道:“好啊,有了李护法的这笔钱,我格物门就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省去了积累资金再扩大生产的时间,本门主代表格物门谢过李护法了。”
李俊摆手道:“只是一点心意,不足为道,不足为道。”
赵朗道:“这鞋山山庄的旁边就是学堂,现在有20多名少年和女娃在里面,是我从人牙所里买回来的,都是去年发大水而流离失所的穷苦之人,经过这些天的观察,都是纯良之人,我和张顺护法计划下次把他们也带去蓝光普照。大家若是有闲,可以去观察一二,若是有合眼缘的,可收为弟子。”说完,转过头来又对张横道:“张横长老,你那无本的买卖都停了吧,毕竟那是伤人的勾当。你抽空去找郭东楼,跟他说说,最好能收他入门,我有事需要你们一起出趟远门。”
张横讪讪的笑,接着便连忙点头应诺。
赵朗对石秀道:“石秀长老,你在江州城中要低调行事,暗地里结交各种势力,不要怕花钱,回头我叫杨蒋氏先支你一些银两,你的目标是把在中的各种势力、闲帮、混子,甚至是地痞、乞丐、青楼都发展成眼线,掌握最快的情报信息。等我格物门的产业壮大,肯定会被豪强、官府所觊觎。所以情报很重要,掌握了情报,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石秀躬身应命。
安道全上前道:“门主,我想把医馆从建业那边迁回江州,以对我格物门有个照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