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把曲江所在的凹陷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修建成皇家禁苑,成为皇家子嗣的游乐之地,这样就可以永保隋朝的王者之气不受风水、运势的威胁。
长安城有宫城、皇城、外城之分。外城墙边长二十余里,规模宏伟。
宫城、皇城并排而立,建于渭水南岸。
永安渠连接渭水,清明渠横贯南北,水陆交通便利,宏伟壮丽的宫殿群,气势恢宏。
外城比皇城大了十数倍,是平民的聚居区,商业发达,客旅频繁,市集上的货物,品目繁多,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宫城里的宫殿气势磅礴,全部都是高台式建筑,上扼天穹,下镇黎庶,宏伟博大、富丽堂皇,隐隐有王者天下的气象。
外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人文荟萃,井然有序。城内的街道四通八达,一条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均衡对称。
若干条东西、南北向的街道,划开为若干坊市,城内的建筑群规划得井井有条。
这些坊市东西分开,属大兴、长安两县。城外东、西、南三面为两县的郊区。
城内建立有官衙、王宅、寺院和道观等建筑,东西各置一市,还开凿了三条水渠。
宫城、皇城位于外城北部正中,再往北为大兴苑。
官府对城区治理极为严格,每天都有府衙的兵士在街道上巡查,乱丢杂物者会被处以重罚。
城中宽阔的街道上,松柏常青,整齐干净。
车道、马道、人行道截然分开,秩序井然。
中原商贾与各国使节,一进入长安城,便会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生机勃勃的大国气象,心里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崇拜与敬意。
开皇九年杨坚灭陈,将陈后主及其王公百官全部迁于长安。
次年三月,陈叔宝与前陈百官从建康出发,到达长安,一路上大小车辆、人群绵延五百里累累不绝。
皇帝下令,分长安士民宅以俟之,内外修整,遣使迎劳,陈人至者如归,从南方迁入长安人数之多可以想见。
除陈后主及太子、诸王二十八人以外,还有陈朝尚书司马消难以下,至尚书郎两百余人,皆被迁于长安。
皇城是大小官员、皇亲贵族及勋贵人家的府邸区域。
这里街道宽阔,纵横交错,幽静整洁,车水马龙,既不冷清也不喧闹,是长安城内的管理中枢。
主干道旁修建起绿树环绕的新式房屋,非主干道上分布着各式各样的院落。
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行人的穿衣打扮,以及街道上的车马数量,豪华程度都远胜于外城。
对于外国的使者们来说,住在这里,与朝中官员交往也是极为便利。
对官府来说,既可以对重要使臣加以保护,还能对心怀叵测的间谍进行监视。
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城南定远街的宽度足有百五十米,一块块青石板砌成平整的街面,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两侧商铺林立、房屋鳞次栉比,八辆马车并排而行也毫无压力,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这哪里是街道,分明就是大广场。
今日城南大校场演武,皇帝和宗室贵胄出行,早有大批军士提前两日来此清过场。
三贱客的车队所过之处,民风纯朴。
路过市集时,便看到有各种畜牧产品和农产品出售。例如牛羊肉、角筋、毛皮、油脂、粮食等。另有瓷器、木材、铁器、纺织品等各种生活用品,数不胜数,琳琅满目。
据杨玉儿介绍,市场上的商品经营,分官营和私营两种。
政府设有管理市场贸易的衙署和官吏,以监察公平和促进商业的发展。
例如盐铁司、管理百工的工室,以及司空、司徒、司马、治田等官吏,以厘定产品的规格、质量或民间生产的方向。
所有这些,无一不反映出大隋朝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
马车停在一座豪华大院里,这里是靠山王在外城的一处别业。
三贱客换上男装,略作装扮,改变形容,手中摇着折扇,以大户人家公子的身份,大摇大摆地行走在南城十里大街上。
青儿、红儿和小梦等侍女,远远缀在身后。
杨玉儿带着众人穿街过巷,似乎对城中的街道极为熟悉。
不过杨梓发现,只有主要街道上才铺有青石板,窄一点的巷道都是土路,据说一到雨天就会泥泞不堪。
这城南人烟稀少,不远处甚至还有稻子快要成熟的田地。
天桥这边最为繁华,人头涌动,有推着小车烙糖人的,挑着担子卖烧饼的,还有糖葫芦,及各种小吃,琳琅满目。
小贩们高声叫卖,街头热闹非凡。
青儿一手拿着一串糖葫芦,将右手那串递给身边的公主。
杨梓一看这卖相,实在有点不敢恭维。
前世她在电视里看到过这玩意儿,当时还流了不少口水,只是现在看到实物,却提不起兴趣来。
青儿只好自己笑纳了。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