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奉辞伐罪号天兵,主将须将正道行。
自谓魔君能破敌,岂知正法更专精。
行仁柴进还存命,无德高廉早丧生。
试把兴亡重检点,西风搔首不胜情。
~~~~
奉皇命讨伐有罪之人号称天兵,主将必须依循正道行事。
自认为是魔军之将能够破敌,怎知遵循正法之人更加精通。
施行仁义的柴进得以留存性命,没有德行的高廉早早丧生。
试着重新审视兴亡之事,在西风中挠头感慨,无尽的伤感之情难以承受。
话说在这个时候,罗真人说道:
“弟子,你往日所学的法术,和高廉的差不多。”
“我如今传授给你五雷天罡正法,依照这个去做,可以救助宋江,保卫国家安定民众,替上天施行正道。”
“不要被人的欲望所束缚,耽误了大事,要专注精心于从前学道的初心。”
“你的母亲,我自会派人早晚照看,你不要担忧挂念。”
“你应是上界的天闲星,因此允许你去帮助宋公明。”
“我有八个字,你应当记住,不要到时候出错。”
罗真人说的那八个字,是:
“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公孙胜拜谢接受了口诀法术,便和戴宗、李逵三人辞别了罗真人,告别了众多道伴下山。
回到家中,收拾好了道服,两口宝剑,以及铁冠、如意等物品妥当,辞别了母亲,离开山上路。
走过了三四十里路程,戴宗说道:
“我先去告知哥哥,先生和李逵从大路上来,到时我再来迎接。”
公孙胜说道:
“正合适。”
“贤弟先去通报,我也会加快赶路。”
戴宗系上甲马,施展起神行法,先去了。
却说公孙胜和李逵两人离开了二仙山九宫县,走大路前行,到晚上找店休息。
李逵害怕罗真人的法术,十分小心地伺候公孙胜,哪里敢任性。
两人走了三天,来到一个地方,名叫武冈镇,只见街市上人口众多,十分热闹。
公孙胜说道:
“这两天在路上走得很困倦,买碗素酒和素面吃了再走。”
李逵说道:
“也好。”
只见驿道旁边有一个小酒店,两人进店坐下。
公孙胜坐了上位,李逵解开腰包,在下位坐下。
叫过伙计,一面打酒,就安排一些素菜给两人吃。
公孙胜说道:
“你们这里有什么素点心卖?”
伙计说道:
“我店里只卖酒肉,没有素点心。”
“市场口有人家卖枣糕。”
李逵说道:
“我去买些来。”
便从包里拿出铜钱,直接跑到镇上去,买了一包枣糕。
正准备回来,只听到路旁有人喝彩道:
“好力气!”
李逵看时,一群人围着一个大汉,他在那里挥舞铁瓜锤,众人看了喝彩。
李逵看那大汉时,身高超过七尺,脸上有麻子,鼻子上有一道长痕。
李逵看那铁锤时,大约有三十来斤。
那大汉使完了,一锤子正打在压街石上,把那块石头打得粉碎,众人喝彩。
李逵忍不住,就把枣糕揣在怀里,便去拿那铁锤。
那大汉喝道:
“你是什么人,敢来拿我的锤!”
李逵说道:
“你使的什么好东西,让众人喝彩?”
“看了反倒污了我的眼!你看老爷我使一回让众人看看。”
那大汉说道:
“我借给你,你要是使不动,就得吃我一顿拳头然后滚!”
李逵接过瓜锤,就像玩弹丸一样,使了一回,轻轻放下,脸不红,心不跳,口不喘。
那大汉看了,倒地就拜,说道:
“希望知道哥哥大名。”
李逵说道:
“你家在哪里?”
那大汉说道:
“就在前面。”
带着李逵到了一个地方,只见一把锁锁着门。
那大汉用钥匙开了门,请李逵到里面坐下。
李逵看他屋里都是铁砧、铁锤、火炉、钳子、凿子等工具,心想:
“这人一定是个打铁匠人,山寨里正用得着,为什么不叫他也去入伙?”
李逵又说道:
“汉子,你通报个姓名,让我知道。”
那大汉说道:
“小人姓汤名隆。”
“父亲原是延安府的知寨官,因为打铁得到老种经略相公的任用。”
“近年父亲在任上去世,小人贪赌,流落江湖,因此暂时在这里打铁过日子。”
“骨子里喜欢使枪弄棒,因为自己浑身有麻子,人们都叫我做金钱豹子。”
“敢问哥哥尊姓大名?”
李逵说道:
“我就是梁山泊好汉黑旋风李逵。”
汤隆听了,再次下拜道:
“久闻哥哥威名,谁想到今天偶然相遇。”
李逵说道:
“你在这里什么时候能发达!”
“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伙,让你也做个头领。”
汤隆说道:
“如果哥哥不嫌弃,愿意带着兄弟,愿跟随您。”
就拜李逵为兄。
有四句诗专门称赞汤隆的好处:
铜筋铁骨身躯健,炉冶钳锤每用功。
原是延安知寨后,金钱豹子是汤隆。
~~~~
他有着如同铜筋铁骨般健壮的身躯,常常在熔炉、冶铁、钳子、锤子的工作上用功。
原本是延安知寨官的后代,被称为金钱豹子的人就是汤隆。
当时李逵认汤隆做弟弟。汤隆说道:
“我又没有家人和伙伴,和哥哥去镇上喝三杯淡酒,表明结拜的心意。”
“今晚歇一晚,明天一早出发。”
李逵说道:
“我有个师父在前面的酒店里,等我买枣糕给他吃了就走。”
“不能再耽搁了,现在就得走。”
汤隆说道:
“怎么这么着急?”
李逵说道:
“你不知道,宋公明哥哥如今在高唐州边界打仗,就等着我这师父来支援。”
汤隆说道:
“这个师父是谁?”
李逵说道:
“你先别问,赶紧收拾出发。”
汤隆急忙捆好包裹、盘缠和银两,戴上毡笠,挎上腰刀,提着朴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