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步入六月
在这段长达55天的日子里,陈舟收获了新一批稻谷。
前几次稻谷成熟,他始终没有直接将其中大部分稻粒当粮食吃掉,而是用其催芽,再度播种。
在这种呈指数倍增长的可怕速度下,他的田地很快就被密密麻麻的稻谷和大小麦填满了。
新一茬粮食经加工后,填满了好几个大陶罐,源自粮食方面的紧迫感,到这时基本已经消弭殆尽。
……
随奖励送来的辣椒种子比不上蔬菜种植基地里的杂交种子,植株长得不高,即使施了肥,开也没那么密集。
它就像陈舟姥姥家菜园子里的北方青椒,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不易遭病害,也不嫌弃土地贫瘠,一直默默生长着,直到坐果枯萎。
种在田地中的大蒜同样如此。
时间流逝,独属于蒜苗的青绿已经扩张得比较醒目了。
现在做菜的时候,陈舟再也不用担心蒜不够用,想加多少就加多少。
偶尔煮一锅粗面条,热气腾腾,炒一碗碎肉丁当卤子,浇在面上,一边嗦着面条,一边就着蒜。
雨季湿气重,整上这一口,吃着就俩字——舒坦!
……
畜牧业的发展亦顺心遂意,野山羊被驯化后,除了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该吃草还是一样的吃,啥都不耽误。
因获得了充足的食盐供应,羊群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还有所上升。
作为外来物种,野山羊来到岛上可能还不到十年。
虽然它们对植被有破坏性,除了吃鲜草外,还会啃树皮,导致树木死亡。
但受限于山羊数量,其实目前羊群对生态的破坏程度非常有限——
况且就算它们对岛屿生态产生威胁,陈舟也不会坐视不理的,谁会拒绝一顿羊肉呢。
……
除被毒蛇咬伤,受毒素和伤口发炎死去的小羊羔外,其它羊羔全都顺利长大了。
伴着羊羔成年,母山羊也渐渐断了奶。
所幸今时不同往日,陈舟不仅有冰箱,还有地窖,能大大延长鲜奶的储存时长。
如今,他不仅能在旱季喝上冰奶茶,还能惬意地躺在人体工学椅上,在身旁放一盘葡萄,几个甜瓜,一边闭目养神,一边享受难得的清凉。
……
窑洞的扩建主要集中在厨房和储藏室,卧室的空间虽然也不够用,但远没有储藏室的空间需求急切。
因为卧室的大小提高的主要是生活质量,储藏室的大小才是实打实的实用空间。
山下营地中的物资已经存放在那里快两年了。
前阵子陈舟去看,发现有些未经维护的窝棚底部被雨水浸泡,被虫子啃食,已经快要断裂。
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不得不使用推车,将那几个窝棚中的物资转移到山上的小木屋中。
储藏室的养鼠房间挖掘完毕后,他又将储藏室的面积扩展了二十多平方,随后将山下营地中重要程度较高的物资转移到了山上。
至此,山下营地已经被搬空大半,除了营地中心修缮过一次的大屋外,其余小屋中存放的都是用处不大的货物,比如玻璃球和陶瓷娃娃。
值得一提的是,陈舟的所有钓鱼用具都存放在山下营地的大屋中。
这是为了方便他钓鱼。
从山下营地出发前往小湖距离很近,往返不到四十分钟,无论是从那里出发,还是返回营地休整都很方便。
……
随着其它工作完成,逐渐清闲的陈舟觉得,有必要在山下营地附近选取一块地势较高,不易被雨水淹没的地方,修建一栋半永久房屋。
窑洞距离海滩毕竟还是太远了,有时候外出抓鸽子,采集硝石,不知不觉就已天黑。
旱季还好,带油灯的情况下走夜路回家只是多添些风险。
到了雨季,夜间常常下起大暴雨,不能连夜回家,也不能露宿室外,住在营地大屋内又难受得很,着实不方便。
要是山下也有一所房屋,不仅便于修整,他赶海的时候也不必在半夜就从床上爬起来。
及时到达海滩,拣到的死鱼也新鲜,不至于拣海鸟挑剩下的货。
而且总在山腰住,有时候难免觉得看得腻了,换个位置,也换个心情。
正好海滩边的建材已经堆积如山,有些压在底部的木板甚至出现了腐烂的迹象,还是尽早把它们利用起来为好。
最好顺便在海滩旁的建材场中搭建几个避雨棚,给木材一个遮风避雨的小家。
否则别说对不起这些被砍伐的树木,也对不起他为这些木材付出的努力和时间。
……
当然,陈舟如今心目中列在第一位的大事还是捕捉,或者说解救土著。
为此他不仅费大量时间制作枪械、藤甲、盾牌和弓箭。
从5月10日开始,他还制定了训练计划,以磨炼自己的体能,锻炼冷兵器使用技巧。
他将训练场地指定于山东北方向的沙滩上。
那片沙滩正是土著们举办食人盛宴的地方,每天早晚,他都要从沙滩出发,尽全力冲上山峰,抵达山顶。
经过一年多的体力劳动,陈舟的体魄已经十分强健。
他的饮食中,无论是脂肪、还是蛋白质、维生素都很充足,虽然身在17世纪的孤岛,却丝毫没有变得骨瘦如柴的迹象,反而还胖了一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