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监州府所在郡,掌功劳选署,位次别驾。
是一州之地的三把手。
朝廷的封赏下来,于禁调任别部司马,这个位置正好空了出来。
青州之地,名士不少。
华歆就曾与张新说过,除了华歆、邴原、管宁这‘一龙’以外,还有孙乾、国渊、任嘏(jiǎ)、刘德等等......
征辟孙乾,既能得到一个人才,又能拉拢青州士人,一举两得。
原本张新还打算收复了北海之后,再派人去征辟他。
如今他自己送上门来了,断然没有放过的道理。
孙乾一愣,随即大喜拜谢。
“愿为明公效犬马之劳!”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同众人一起前来劝谏,就在那么多人中被张新看中。
张新笑着将他扶起,命人安排酒宴,犒赏三军。
宴席之上,诸将作陪。
张新安抚管亥,又拉着孙乾说话,熟练的进行着礼贤下士的流程。
孙乾初出茅庐,没两下就被张新灌的头昏脑涨,不胜酒力。
张新见状,连忙安排人带他下去休息。
待孙乾走后,张新将手中的小杯一丢,上前与管亥勾肩搭背。
“老管辛苦了啊,哈哈哈哈,来人,换大碗!”
吨吨吨吨吨......
次日,张新命高顺为主将,徐晃为副将,给了他们五千兵马,收复东莱。
自己则是带着孙乾、管亥等人,回临甾坐镇。
途经高密,张新下令大军停止前进,随后命人到县城里买了一些礼物。
这里住着一位大儒,郑玄。
郑玄早年间被杜密看重,辟为郡吏,不久后入太学学习,先后师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大儒,精通古文经学,今文经学。
说一句博古通今毫不夸张。
党锢之祸时,郑玄因受杜密牵连,无法出仕。
于是他便在家中潜心经学,广收弟子,注遍儒家经典。
其注解共有百万余字,融汇古今,号为“郑学”。
其弟子除了后世熟知的崔琰、孙乾以外,还有国渊、任嘏、郗虑、刘琰等人......
嗯,这个刘琰,就是后来被阿斗宰了的那个刘琰。
郑玄在士人中的地位不比蔡邕低,甚至还犹有过之,就连后世的潍坊市,也有一个郑公街道。
先前张新忙着追击管亥,没有时间拜访。
如今得胜班师,于情于理于利,都该来拜访一下。
若是能得郑玄认可,对他以后治理青州会有很大帮助。
张新没有让亲卫跟随,只带了典韦和孙乾,以示尊重。
在孙乾的指引下,三人来到一处院落。
院子很大,但却十分简朴。
数百名士子打扮的人坐在院中,聚精会神的听着最前方那名老者讲课。
张新见状,便知老者就是郑玄了。
郑玄大约六十多岁,布衣上有着不少补丁,虽须发皆白,但精神却是极好,声音中气十足。
孙乾刚想出声,被张新抬手止住。
“莫要打扰郑公讲课。”
孙乾点点头。
张新带着二人走进院中,找了个靠边的位子站着。
郑玄看见两个着甲之人带着孙乾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又见张新向其点头致意,心中便知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了。
见张新没有打断他的意思,郑玄收敛心神,继续讲课。
张新听了一会,感觉收获颇大,心中暗自感慨。
“啧,不愧是当世大儒,这讲课水平竟然比我家老头还高一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