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真正治国的贤才却很难找。
总不能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你一人身上吧。
你觉得呢?”
始皇帝眉头紧锁地说。
赵牧拱手答道:“父皇,请允许孩儿先问一个问题。
假如天下寒门中有能干之人,是否可以为朝廷效力?”
始皇帝点头说:“当然可以。
朕用人看中的是才能而非身份。
若有治国大才,哪怕是乞丐,朕也会录用!”
听到这番话,赵牧面带喜色道:“如此,孩儿就放心了。
明日朝会时,定会献上良策,选拔真正的治国之才为我们大秦所用。”
始皇帝惊喜地看着赵牧:“你真有办法?太好了!朕等你的良策。”
“父皇放心,明天一定让您满意。”
赵牧肯定地说道。
说完,他向始皇帝鞠躬后离开了宫殿。
在冠军侯府中,赵牧将自己的计划写成奏折。
虽然没有全盘搬用后世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但他主张选拔人才应该集各家之所长,取其所精,而不拘泥于一派理论。
天下之人各有所长,因此不宜一概而论。
结合大秦帝国的具体情况,自然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
例如在商业方面,如果委派儒家背景的人士负责,可能会因过于纠结细节而导致巨大损失。
这便是赵牧未在章台宫直接向始皇帝禀报此事的原因。
其中牵涉到的事务错综复杂,尽管他能够解释得十分清楚,具体实施起来仍然无从下手。
为了筹备新的科举制度的筛选和考试工作,赵牧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直到天明,他才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神色。
这样一来,大秦帝国必然能选拔出许多英才俊杰!
用过早饭后,赵牧手持奏折前往咸阳宫上朝。
殿前,百官整齐列队,向始皇帝行礼齐声说道:“臣等参见始皇陛下。”
“免礼。”
“谢陛下。”
整个夜晚,始皇帝也都在想着昨夜赵牧提出的事务。
今 会伊始,他便立刻询问对策:“牧儿!”
赵牧连忙从行列中走出,行礼回应:“儿臣在此。”
始皇帝高声道:“朕命你构思解决之道,现在有何结果?”
赵牧取出袖中的奏折,答道:“父皇,儿臣已将所有构想写在这份奏折中,请您过目。”
“噢!”
始皇帝饶有兴致地说:“快呈上来。”
“遵命。”
宦官赵高迅速将奏折递到皇帝手上。
只是略扫一眼,始皇帝便露出震惊的神情。
随着阅读的深入,心中的震撼愈发浓烈。
赵牧此计确能使大秦筛选贤才,为帝国注入新鲜力量。
“好!果然高明!”
始皇帝紧紧握着奏折,脸上洋溢着笑意,高声夸赞。
满朝文武好奇地看着这位皇帝。
他们都不明白这份奏折究竟写了什么。
赵牧躬身道:“启禀父皇,儿臣所拟定的科举法,旨在取天下有专长者效力大秦帝国。”
“科举制度分为乡试、县考、群考、大考、殿考,逐层筛选。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