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再如何自视甚高,觉得蛮夷之国不能伤到大清皮毛,还是很有危机意识的,更何况,看到老九的信,首先就是自己被蒙骗的愤怒。
那些骗吃骗喝的红胡子,拿淘汰的武器骗他!
老八觉得自己算是一箭双雕,既退隐朝堂让皇阿玛看到自己的不争之心,又带着若曦远离后宅纷争。
看到自己这一退,马上十三和十四也被老爷子赶走了,更觉得自己是皇阿玛心中重要的维持平衡的皇子和威胁巨大的儿子。
果然,这一步走对了。
没看么,他一走,十三和十四就没用了,不用用来制衡他,老爷子把这两个赶走得飞快。
不像他,举朝称颂的八贤王,虽然是个光头阿哥,非得自己请辞才能脱离朝堂,皇阿玛都不能主动赶他!
老八完全没想到,他这一退,就退了一辈子。
唯一比一众兄弟们强一点的,就是比关在养蜂夹道,天天蒸自己的老四自由且身体健康了。
老大和老二连带着偷跑的老十,带着人力物力往海上奔,自然是比老九这个只被玉檀附赠了一个洋人的,要顺利许多的。
老九的来信是玉檀杜撰的,但是老大和老二送的信,却的确是人肉传回来的。
老九是没找到的,因为船就没往大西洋国开,但是无主的小岛老大和老二找到了不少。
并且在带着满船的物资,犹如抱金过市的小儿一般,自然是要遭抢的,所以他们打回去的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于是,康熙收到的信,就是他那不省心的都当祖父了的两个儿子,明显是玩疯了,想着去开疆拓土了。
所以接老九这个明面上的理由,只有老十还在兢兢业业地带着媳妇进行,让老爷子还是另外派人去协助吧。
说实话,玉檀觉得,就算老大和老二没遇到海上风浪,也没有船行一半跑去打战,真到了大西洋国,也不一定能捕获老九。
老九现在鬼晓得扑腾到哪里去了,玉檀只能保证他没死罢了。
康熙一边扒拉着不省心的儿子们送回的土特产,想着果然战争财好发,一边把下面的儿子和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往外送。
没办法,玉檀这个额娘每天的养生汤养得好,让康熙越活越精神不说,本来儿子就生得多,现在更是没有停止的迹象了。
儿子越来越多,宗室里生孩子的也越来越多。
想着紧张的国库,生怕以后养不起冗余的宗室的康熙,看着自己这不见老的太医每天都要竖大拇指的身体,估摸着几十年后这都还是自己的责任。
不仅要养儿子、孙子、重孙子,还得养不知道隔了多少辈的宗室里的重孙子。
康熙对着玉檀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这些人,花得都是他的钱呐。
所以,还是不能让这些人都指望着他养,不省心的儿子们也得为老父亲负担负担。
玉檀能怎么办,这都是他自己作的孽,现在眼前一黑了,那还不是只有开源节流。
康熙不得不考虑,在养一大家子的同时,给自己和额娘多攒点养老金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