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此话当真?拉来看看,”这可是大大的功绩啊,县令激动说道。

“待我等安顿好之后带良种前来拜访,叨扰县尊大人了”,张辉开口说道。

说完之后,便返回船上招呼着众人登上岸来。然而,令人头疼的事情紧接着就出现了。这个码头可没有龙门吊这种大型起重设备!他们的船上倒是配备了 6 台高达 100 吨级别的吊车,但悲催的是,这些吊车的吊臂长度不足,根本无法将集装箱直接吊运到岸边落地。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必须得把码头向外延伸修建一段距离才行,可这在今天显然是不可能实现了。

而且,如何修建码头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因为此地居然连水泥都没有,这里的码头都是使用实木搭建而成的。至于这样的实木码头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载重量,那还真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未知数,非得要找个精通此道的行家过来瞧瞧才能知晓。眼见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大家也没心思再去琢磨修建码头的事儿了,于是商量着先去找一找当地的县令,询问一下他是否有什么好的主意或者解决方案。决定好了之后,大家便打算趁着夜晚过去拜访县令,看看情况到底怎样再说。

一同携带的还有数量众多的礼物以及少量的土豆、红薯和玉米等物品。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礼物基本上都是从义乌采购来的一些小商品,种类繁多且颇具特色。精品便宜货,随后几人前往县衙。

县令看着众多的礼物也颇为高兴,很多都是没有见过的,应该都是泊来品,那镜子照的人汗毛都可以看见,那小剪刀,针线包,居然还有珍珠项链(工业品),还有银项链耳钉(镀银工业品),都是巧夺天工物品,这东宋朝的人很识相。

然后看到红薯玉米土豆,这些作物还没传入大明,东南亚应该有了。

“此物可亩产千斤?”县令有点不信的问道,接着又问:“味道如何”

张辉说道:“请厨子用蒸笼蒸熟县令可以尝尝”说罢叫一名队员每样拉两个带着厨子去蒸了。

待蒸熟后,县令看着张辉先吃了以后也拉起来尝了尝,红薯和玉米吃起来甘甜可口,味道确实不错,只是土豆味道差点,不过当粮吃没有问题。

经过商议,东宋方出良种,县衙出官田民夫,出粮后对半五五分成,未达到以往收成将有我方补足收成,看来县令还是有所疑虑,最后加上这条,出了文书后双方按印。事毕后问起码头扩建问题,县令听罢后说道:“木料的话,县衙倒是有,不过。。。。。”

“懂,吾等出银两购买,你看多少合适,我等出海未带多少银两,能用货物抵吗?

“亦可”

在古代,其实大多数交易都是以物易物,安排随从明早叫民夫赶牛车上木料去码头,按服徭役记账,古代叫民夫做私事按徭役论早都不是事情了。

处理完也不敢多待,这里的客栈环境去看了下,一言难尽,还是回船卫生点,也安全的多,随后回船休息不提。

本章已完 m.3qdu.com